[发明专利]一锅法制备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35714.2 申请日: 2013-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3724216A 公开(公告)日: 2014-04-16
发明(设计)人: 陈凤贵;徐愿坚;高镱萌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C215/80 分类号: C07C215/80;C07C213/02
代理公司: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代理人: 高利丹
地址: 400714 重庆市北***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锅 法制 氨基 间苯二酚 盐酸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2HCl)的制备,具体涉及利用4,6-二乙酰基间苯二酚制备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纤维(Poly-p-phenylene-benzobisoxazole,简称PBO),被誉为21世纪超级纤维。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发展航空航天事业所开发,后专利被日本东洋纺公司转入,并实现工业化。迄今,东洋纺仍然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该技术的企业。PBO纤维的耐高温性能是目前有机材料中最高的;其抗拉伸强度与模量比碳纤维也要高出许多,是迄今为止拉伸强度与模量最大的纤维材料;同时,其耐燃性能也是有机材料中最好的;它还具有耐腐蚀性,密度小等特点。由于这种出色的性能特点,其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防火消防等关键及特殊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目前合成PBO的各种方法中,4,6-二氨基间苯二酚(4, 6-diaminoresorcinol,缩写DAR)是合成高性能纤维PBO的重要结构单元。合成PBO纤维的主要原料是4,6-二氨基间苯二酚、对苯二甲酸和多聚磷酸,其中对苯二甲酸多聚磷酸均是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较易获得,因而DAR是目前合成PBO的关键单体。DAR除在PBO中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聚苯并双噁唑、聚苯并双噻唑和聚苯并双咪唑等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此外,还可作为医药、农药及功能染料等精细化学品和电子化学品的中间体使用,已引起全世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所以合成PBO纤维,必须突破DAR新单体的合成技术。至今,虽然高纯度的DAR合成工艺已相继开发成功,但其制造成本高,难以与对位芳纶材料的对苯二胺单体相竞争。因此只有找到一条高纯度、低成本的DAR高效的合成方法与工艺,才能促进PBO新材料的优异性能在人类物质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 

DAR的化学合成最初由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开发成功,以三氯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收率比较高,对PBO的工业化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存在原料不易获取、成本高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以三氯苯为起始原料合成DAR的生产工艺具有DAR的工业生产能力,但同样存在原料有限、价格高、硝化过程废酸处理难、三废处理易产生剧毒物质等问题。因此,日本许多大公司都在寻找取代其现行工艺路线的工业化方法。除此以外,对于DAR的化学合成,前人还研究开发出间二氯苯法、间苯二酚乙酰化消化法、间苯二酚磺化氯化法、间苯二酚磺化法、间苯二酚乙酰化肟化法等。而上述方法或者使用原料毒性大,或者步骤繁多,或者副反应多、产物不纯。 

目前受到较大关注的是间苯二酚乙酰化肟化法制备DAR(Zhang, C. Y.; Shi, Z. X.; Zhu, Z. K.; Xu, J. P., A new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DAR center dot 2HCl and its polymerization with terephthalic acid[J]. Chem. J. Chinese. U. 2004, 25, 556-559; Kawachi, J.; Matsubara, H.; Nakahara, Y. Process for Producing 4,6-Diaminoresorcinols[P]. 1999. US5892118),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主要是采用间苯二酚作原料,通过4,6位的二乙酰化、肟化、Beckmann重排、再水解而制得。该方法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避免了致癌性很高的中间产物硝基取代化合物产生;无需催化加氢工艺,避免了催化加氢工艺中产生的HCl所导致的强烈腐蚀作用,从而没有使用价格昂贵催化剂Pd/C和催化加氢反应设备,降低了反应成本;此反应具有高选择性.避免了大量提纯工艺,而且其纯度己经达到聚合级。但是该方法在制备DAR过程中因为步骤繁多,后处理麻烦,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因此完善已有的DAR盐酸盐的合成方法,实现DAR盐酸盐的高效、简易的制备是促进PBO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5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