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椅子型全身按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5663.3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0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邹剑寒;黄金辉;王明贵;温超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00 | 分类号: | 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8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椅子 全身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全身按摩的椅子型全身按摩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保健按摩越来越喜欢,同时也对按摩器材的按摩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安装在按摩椅靠背内的移动式按摩机芯一般只能进行背部上下按摩,按摩区域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于2011年8月1日申请了专利名称为可从头部按摩至大腿部并可模拟零重力状态的按摩椅,公告号为CN202173563U的中国专利,该专利涉及一种按摩椅,设有座架、坐靠部,扶手,坐靠部电动推杆、行走式按摩机芯和控制电路;坐靠部包括靠背部和坐位部,坐靠部设有壳体和导轨架,导轨架设于壳体中,导轨架的长度及形状与人体坐姿时从头部至大腿部的自然曲线形状相似,导轨架与座架转动连接;坐靠部电动推杆底端与座架连接,坐靠部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导轨架底部铰接;行走式按摩机芯设于靠背架的壳体内,行走式按摩机芯的行走轮与导轨架的导轨滚动配合;控制电路设于座架上。可实现从头部到大腿部的按摩和零重力按摩的最佳效果。结构简单,连接件少,可减少制作及装配误差,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实现全身按摩功能,但是该专利的导轨为从人体头部至大腿部的整体式导轨,行业内也称L形导轨,这种导轨结构的座部和背部只能一起转动,二者之间的角度固定,人体躺在按摩椅上的角度也是固定的且无法调节。实际中,不同的人需求的躺卧角度是不同的,而且在按摩过程中也希望躺卧角度可以调整变化。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上海荣泰健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专利名称为一种多机芯全程按摩椅,公告号为CN203303313U的中国专利,该专利采用设置两个按摩机芯的技术方案,显然该方案的成本较高。
针对上述习知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之创新结构,实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也系相关业者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成本低、按摩舒适度高的椅子型全身按摩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椅子型全身按摩机,包括按摩机芯、椅架、座架和基座,椅架活动铰接在基座上,座架设置在基座上;按摩机芯具有行走装置,椅架上设有供按摩机芯在施疗者背部行走的背部导轨,座架上设有供按摩机芯在施疗者腿部行走的座部导轨,行走装置包括与背部导轨和座部导轨相适配的行走轮,背部导轨和座部导轨的邻接处具有间隔空隙,间隔空隙处设有连接背部导轨和座部导轨的相邻端部的过渡导轨,过渡导轨活动设置,过渡导轨上设有限位滑槽,椅架和座架上分别设有伸入限位滑槽内的限位导柱,限位导柱与限位滑槽滑动配合,行走轮由过渡导轨上通过间隔空隙。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
作为进一步改进,过渡导轨为弧形导轨,按摩机芯上设有推动过渡导轨的端部向下方转动供行走轮通过的触动件。过渡导轨上连接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椅架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部活动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部与过渡导轨活动铰接,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座架和第三连杆的一端部活动铰接,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部与过渡导轨活动铰接。椅架和座架上分别固设有向下方伸出的延伸件,第一连杆和第四连杆分别与两延伸件活动铰接,按摩机芯由背部导轨向座部导轨上移动时,触动件作用于第一连杆推动过渡导轨转动,按摩机芯由座部导轨向背部导轨上移动时,触动件作用于第四连杆推动过渡导轨移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椅架的下部通过转销活动铰接在基座上,座架后部也通过上述转销活动铰接在基座上。基座上设有支撑过渡导轨的导轨支座,导轨支座上设有供过渡导轨滑动的导向滑道,弧形的过渡导轨的圆心点位于转销的轴线上。背部导轨和座部导轨的外侧部均设有导向槽,行走装置上具有位于导向槽内的导向轮,基座上设有位于间隔空隙上方的压紧轮,导向轮通过间隔空隙位置时,压紧轮抵压在导向轮上部。基座上设有位于间隔空隙侧方的限位块,导向轮通过间隔空隙位置时,限位块抵压在导向轮侧部。背部导轨、座部导轨和过渡导轨均为齿条导轨,行走轮为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背部导轨和座部导轨的端部均具有一搭接缺口,过渡导轨的相应端部位于搭接缺口内。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蒙发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5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