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城红球菌在降解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4051.2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8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刘洋;蔡军;黄蔚霞;欧静堃;刘佳佳;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洪俊梅;张淑珍 |
地址: | 1000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城红 球菌 降解 酿造 调味品 原料 中的 黄曲霉 毒素 b1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微生物脱毒的方法与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将红城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用于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AFB1的脱毒的方法及用途。通过将含有AFB1的目的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与红城红球菌菌株发酵液或其发酵液上清均匀混合并通风充分反应,就能够实现对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AFB1的高效降解脱毒。本发明提供的降解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AFB1的方法能够高效、温和且安全地降低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AFB1的含量,而且能耗低、设备要求低、废液(渣)产量小及环境污染少,特别适用于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AFB1的脱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AFB1)进行微生物脱毒的方法与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将能高效降解AFB1的红城红球菌(Rhodococcuserythropolis)用于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AFB1的微生物降解脱毒的方法与用途。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污染一直是全球食品、酿造调味品及农产品等行业的重大威胁,每年都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黄曲霉毒素是所有真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现已分离出AFB1、AFB2、AFG1、AFG2、AFM1、AFM2、AFB2a、AFG2a、AFBM2a及AFGM2a等18种之多,其中AFB1的毒性最强且化学性质最稳定,它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形性,是国际上认可的A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主要表现在动物采食量降低、生长速度缓慢、组织器官受损以及影响原始细胞的发育和胎儿的分化等。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湿度较大的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的混合、储存及运输等各个环节之中,既严重影响我国相关产品的进出口及国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又严重影响了我国的酿造调味品品质与食用安全。
然而,针对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黄曲霉毒素脱毒的方法目前尚未见专利报道。因此,发明和推广一种对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脱毒的方法与应用,对保障酿造调味品质量安全和确保消费者健康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黄曲霉毒素脱毒方法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化学处理法和物理脱毒法等,包括氨化法、碱法、介质吸附法、混合溶剂萃取法、高温法、紫外线照射法、超滤-渗滤法、霉粒挑选法等,这些方法存在效果不稳定、效率低、需要添加防毒害的安全设备、难以规模化生产等缺点,有些方法需要的设备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因此,黄曲霉毒素微生物脱毒法由于效率高、条件温和、无副作用等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微生物脱毒的方法和应用近十五年国内外逐渐见报道,所采用菌株多集中在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白腐真菌、橙色黄杆菌、假密环菌及根霉菌等。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刘大岭等报道(真菌提取液对黄曲霉毒素降解作用的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5,11(2):92~94)发现一种真菌代谢产物具有降解毒素作用;计成等报道(降解黄曲霉毒素枯草芽孢杆菌的解毒性、抗菌性及抗逆性研究,饲料工业,2011,32(24):23~27)发现一株芽孢杆菌具有降解毒素作用;及刘阳等报道(高产漆酶平菇的筛选及其在降解黄曲霉毒素B1中的用途,核农学报,2012,26(7):1025-1030)发现一株平菇具有降解毒素作用等。但对这些细菌及真菌的脱毒研究发现,大部分菌的毒素降解效率不高,通常低于50%。此外,降解效率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作用时间、溶液pH值、溶液成分、菌体数量、毒素浓度和金属离子等,同时降解操作工艺复杂,难以大规模实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黄曲霉毒素生物脱毒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的、适用面广的、温和的、安全的、工艺简单的酿造调味品或其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40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