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2742.9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7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波;朱涛;王立涛;胡学文;王炜;王莹;赵勇;赵伟隽;李忠义;王小燕;金宝安;章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1D8/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3003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性 焊接 气瓶用钢 热轧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气瓶用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及其生产工艺,该钢主要用于制造石油液化气钢质焊接气瓶。
背景技术
焊接气瓶制造行业对焊接用钢的强度、韧性、焊接性等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发展势头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仍将持续下去。
制造液化石油气钢质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在要求强度性能的同时,对延伸性能要求很高,即要求具有优良塑性,以满足材料的冷冲压成形性能,提高焊接气瓶的成瓶率。
国内外的焊接瓶用户对焊接钢的成瓶率要求很高,还有很多用户希望成瓶率可以达到100%,决定成瓶率的主要因素主要为钢质的性能,要求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但由于钢热轧板卷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的难题限制,很难得到均匀的组织,不能满足供应商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良好延伸性能的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及其生产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碳0.10~0.15%、锰0.50~1.50%、磷≤0.018%、硫≤0.015%、Als0.015~0.040%,余量为铁和杂质元素。
钢的各种元素含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进行特定的工序处理,得到复相组织均匀,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并具有极佳的焊接性能。
为保持其优良的延塑性、焊接性能,采用适当的碳锰含量设计,控制在碳0.10~0.15%、锰0.60~1.00%。
降低硫和磷的含量,提高的钢韧性。
一种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的生产工艺,通过转炉冶炼、钢包吹氩、钢包精炼炉精炼、连铸,加热后进入两机架粗轧、再经过七机连轧机组轧制生产,最后进行轧制后冷却、卷取,其轧制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1180~1220℃、初轧开轧温度1150~1180℃、精轧开轧温度1000℃~950℃、精轧终轧温度900℃~800℃,
冷却工艺采用间隔式水幕层流冷却,水冷速率10℃~50℃/S,终止冷却温度630℃~600℃。
其中,所述的水冷速率15℃~35℃/S。
为节约资源,秉持经济适用原则,不采用Mo、B、V和稀土元素加入,而是充分发挥热连轧机组突出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能力来提高材料的强韧性能。
极好的性能稳定性,各向异性较小,板卷纵横向、45°方向强度波动在10MPa之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化学成分的设计,轧制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焊接气瓶用钢组织均匀、金相组织由现有的铁素体+细珠光体+少量贝氏体变成本发明的铁素体+少量细珠光体,同时提高了强度和塑料,性能稳定;并使综合性能达到:ReL:295~400MPa、Rm:440~520MPa、ReL/Rm≤0.80、延伸率:34~40%,使其焊接气瓶的成瓶率大幅提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钢热轧板卷的金相组织图。
图2为现有钢热轧板卷的金相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该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C:0.12%、Mn:0.75%、P:0.0143%、S:0.0015%、Als:0.026%,余量为Fe和杂质元素。
该钢经过转炉冶炼、钢包吹氩、钢包精炼炉精炼、连铸,加热后进入两机架粗轧、再经过七机连轧机组精轧,最后进行轧制后冷却、卷取。
其中,轧制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1200℃、初轧开轧温度1150℃、精轧开轧温度1000℃、精轧终轧温度890℃,
冷却工艺采用间隔式水幕层流冷却,水冷速率18℃/S,终止冷却温度630℃。
焊接气瓶钢的力学性能见表1,金相组织见附图1。
实施例2,该高塑性焊接气瓶用钢热轧板卷,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含量为:C:0.13%、Mn:0.73%、P:0.0112%、S:0.0010%、Als:0.029%,余量为Fe和杂质元素。
该钢经过转炉冶炼、钢包吹氩、钢包精炼炉精炼、连铸,加热后进入两机架粗轧、再经过七机连轧机组精轧,最后进行轧制后冷却、卷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eCo合金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气缸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