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幕吸附法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32696.2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1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建中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7/06;F24F6/1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0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10001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幕 吸附 净化 室内空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方法,具体涉及水幕吸附法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PM2.5-PM10等粉尘与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氨气、苯、甲苯等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室内空气净化器主要以各种过滤网和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物理吸附,吸附效率和污染物吸附容量都比较低,一般几个月内甚至更短时间就会饱和,尤其对PM2.5等微细粉尘的净化效果并不显著,更换吸附剂不仅成本高,费时费力,而且更换下来的废旧材料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幕吸附法净化室内空气的方法,原理可靠,设备简单,造价和运行成本低,对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还能够适当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本发明具体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用水泵将水槽中的水或者乙醇溶液泵到水槽上方,形成向下喷淋的水雾;
(2)将室内空气吸入静音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向上方排出,与下落的水雾逆向通行,形成水雾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3)在空气与水雾逆向通行的通道中安置小球或网格增加空气与水或乙醇溶液的接触;
(4)通过排水口阀门排出污水,通过注水口注入清水或乙醇溶液更换新鲜的吸附剂。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采用超声波高频震荡的,将水或者乙醇溶液雾化为微米级的超微粒子,用水雾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伴生丰富的负氧离子。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是:将风机出口直接接入水槽中,强迫空气从水或乙醇溶液中通过;在水槽中设置网格,使气流分解为个体较小的气泡群。
本发明的再一技术方案是:控制水泵的启动频率,形成间隙性喷淋,形成适当的室内空气湿度。
其中,在水中加入其质量1%-30%的乙醇,吸附苯、甲苯高分子有机污染物。
其中,小球是塑料或尼龙或玻璃或陶瓷或不锈钢材质,直径3-20毫米;网格是塑料或尼龙或不锈钢或陶瓷材质,孔径60-400目。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是:微细粉尘容易被水幕或者水雾高效吸附,甲醛和氨气也易溶于水,而苯、甲苯等高分子有机污染物易溶于乙醇及其他有机溶剂;利用水对微细粉尘的高效吸附性能,甲醛、氨气易溶于水以及苯、甲苯等易溶于乙醇的技术原理,以清水或者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为吸附剂,用水幕吸附的方法净化室内空气。
本发明的优点是:(1)用水幕吸附法净化室内空气,设备简单,造价和运行成本很低,对各种污染物的吸附效率较高,没有任何副作用,还能够同时适当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2)更换吸附剂十分方便,不需要像现有市售空气净化器那样繁杂的售后服务,更换出的污水随生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
(1)、向水槽中注入清水,在风机出口上方设置孔径5毫米的网格状塑料盖板,盖板上方填充20厘米厚直径6毫米的塑料球;
(2)、用水泵将水槽中的清水泵到水槽上方,形成向下喷淋的水雾;
(3)、将室内空气吸入静音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向上方排出,从塑料球之间和向下喷淋的水雾中通过,形成水雾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4)、通过排污口阀门排出污水,由注水口注入清水更换新鲜的吸附剂。
实施例2:
(1)、向水槽中注入质量浓度10%的乙醇溶液,在风机出口上方设置孔径5毫米的网格状塑料盖板,盖板上方填充30厘米厚直径10毫米的尼龙球;
(2)、用水泵将水槽中的乙醇溶液泵到水槽上方,形成向下喷淋的乙醇水雾;
(3)、将室内空气吸入静音风机,风机的出风口向上方排出,从尼龙球之间和向下喷淋的乙醇水雾中通过,形成乙醇水雾对空气中污染物的吸收净化;
(4)、控制水泵启动与关闭的时间间隔,形成乙醇溶液的间隙性喷淋,在基本不影响净化效果的情况下,适当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
(5)、通过排污口阀门排出污水,由注水口注入新鲜的乙醇溶液更换吸附剂。
实施例3:
(1)、在水槽中注入质量浓度15%的乙醇溶液,在风机出口上方设置5层100目的尼龙筛网;
(2)、用水泵将水槽中的乙醇溶液泵到水槽上方出风口下面的位置,通过喷嘴形成向下喷淋的水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建中,未经杜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2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起重机行走台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端梁行走轮便拆装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