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靠机械作用实现自动充填的供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31882.4 | 申请日: | 2013-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2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袁洪滨;李海;赵文华;王运卯;张金容;吴晓东;黄清伟;谭屏;胡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K11/048 | 分类号: | F16K11/048;F16K31/122;F02N9/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倩 |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 作用 实现 自动 充填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次起动发动机领域,具体是实现发动机多次起动的一种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我国发动机具备多次起动能力,需要研制一种可贮存、低成本、高性能的发动机。
为了简化系统,提高可靠性,降低发动机总质量,且要实现发动机工质联合供应,必须设计一种全新的供给装置。该供给装置既要完成快速、多次起动,又要为发动机工作提供稳定的工质,还能够为液压伺服装置等系统提供高压工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无外加电信号和动作气源,设计一种能够靠自身完成自动充填、排放转换,实现发动机多次起动和为系统工作提供工质的供给装置。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靠机械作用实现自动充填的供给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变面积活塞装置、自动换向装置以及换向阀,
所述变面积活塞装置包括筒体1、上盖2、液腔活塞组件3以及气腔活塞组件4,所述筒体1与上盖固定连接;
所述液腔活塞组件3包括液腔活塞座31以及限位筒32,所述液腔活塞座31与筒体1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液腔活塞座31将筒体1的内腔分为液腔101和第一空腔103,所述限位筒32固定在液腔活塞座31上,所述筒体1的入口处设置有高压工质接头18,所述高压工质接头与液腔连通;
所述气腔活塞组件4包括活塞杆41以及固定在活塞杆41上的气腔活塞座42,所述气腔活塞座42与上盖1的内壁密封接触,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控制气接头23,所述气腔活塞座将上盖内腔分为气腔102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气腔与第二空腔连通,所述控制气接头与气腔连通,所述限位筒与气腔活塞座42接触,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在液腔活塞座上,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上盖外;
所述气腔活塞座42的面积小于液腔活塞座31的面积,所述液腔活塞座31能够在压力作用下沿筒体1轴向移动,所述气腔活塞座42能够在压力作用下沿上盖2轴向移动;
所述自动换向装置包括连接筒11、顶杆组件及位于连接筒内的行程转换装置,所述连接筒11的一端与上盖固定连接;
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导向筒22、固定在导向筒一端的调整环10,固定在导向筒另一端的顶杆12,所述导向筒22位于连接筒11内,所述顶杆与连接筒密封接触;
所述行程转换装置包括支座6、螺杆7、主弹簧8、弹簧座9以及连接杆,所述弹簧座9固定在活塞杆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活塞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座固定连接,所述主弹簧8套装在活塞杆上,所述主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弹簧座上,所述主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在支座6上,所述支座能够驱动导向筒带动顶杆运动;
所述顶杆的自由端作用在换向阀上,通过换向阀打开或关闭控制控制液供应通道。
上述换向阀包括阀体16、阀芯13、阀头14、阀座15,所述阀体固定在上盖的另一端,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控制液入口接头、控制液出口接头以及排放口,所述控制液出口接头位于控制液入口接头和排放口之间,所述阀芯13包括阀芯密封头131和阀杆132,所述阀杆132的一端与阀芯密封头固定连接,所述阀杆贯穿阀座,所述阀杆132的另一端与阀头1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液入口接头位于阀芯密封头一端,所述排放口位于阀头14一端,所述阀杆与阀芯之间设置有控制液流道152,所述阀座15上设置有导流孔151,所述导流孔151连通控制液流道152与控制液出口接头;
所述顶杆的自由端作用在阀芯13上,驱动阀芯密封头131与阀座或阀头14与阀座密封。
上述阀杆132上设置有两个“十”字形支撑架。
上述阀芯密封头131包括“C”形连接座以及固定在“C”形连接座上的密封头,所述“C”形连接座与顶杆的自由端接触,形成”H”型定向接触,所述密封头与阀座密封接触。
上述密封头与阀座接触的面为锥面,所述阀座为密封头接触的面为凹球面,所述凹球面与锥面形成阀座与阀芯的密封面。
上述液腔活塞组件与气腔活塞组件的面积比为2.69。
上述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螺母5固定在液腔活塞座上。
上述液腔活塞座与筒体内壁之间通过异截面型状的橡胶密封圈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无需外加电信号和动作气源,靠供给装置自身即能实现发生器的可靠开启,从而实现发动机快速、多次起动。
2、本发明保证了发动机及其它系统既可联合工作、又可独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1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