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30468.1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1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9/41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修复 功能 切换 薄膜 电晶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晶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上一种降低不良率并能够防止修补后驱动能力下降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制造领域中,切换薄膜电晶体(Switch TFT)通常作为面板驱动时的开关元件,具有切换薄膜电晶体(Switch TFT)的面板可省下端子切或光切(laser cut)等烦复制造的步骤。目前常用的切换薄膜电晶体(Switch TFT)如图1所示,源极2和泄极3皆位于闸极1上,源极2的一端插入泄极3的开口端内,源极2的另一端则与讯号线相连,泄极3的闭合端则亦与讯号线相连;为增大切换薄膜电晶体的驱动能力,通常将扩大闸极1的面积,将源极2和泄极3设计为长条形的扁平状,该切换薄膜电晶体(Switch TFT)因为面积较大,致使其性能不良的产生概率较高,例如源极2和泄极3发生短路即造成假亮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不良率并能够防止修补后驱动能力下降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包括闸极、源极和泄极,其特征在于:部分源极和部分泄极位于闸极上且位于闸极上的源极和位于闸极上的泄极相互对应,源极的一端与讯号线相连且该部分源极位于闸极外,泄极的一端与讯号线相连且该部分泄极位于闸极外。
位于闸极外的源极和位于闸极外的泄极相互对应。
所述的闸极成对并列设置。
两个闸极上的源极相互错开设置。
两个闸极上的泄极相互错开设置。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源极和泄极分别与讯号线相连的部分设置在闸极外,使得一旦发生源极与泄极、源极或泄极与闸极短路时,将发生短路处做光切即可恢复薄膜电晶体的切换功能。
本发明通过在成对的闸极上设置多个相互错开的源极与多个相互错开的泄极,解决了因修补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下降的问题,并可以避免泄极分别与奇偶讯号线相连所造成的不良现象,具有构思精巧、制造方便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切换薄膜电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切换薄膜电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闸极;2—源极;3—泄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具有修复功能的切换薄膜电晶体,包括闸极1、源极2和泄极3,部分源极2和部分泄极3位于闸极1上且位于闸极1上的源极2和位于闸极1上的泄极3相互对应,源极2的一端与讯号线相连且该部分源极2位于闸极1外,泄极3的一端与讯号线相连且该部分泄极3位于闸极1外;且位于闸极1外的源极2和位于闸极1外的泄极3相互对应。该结构通过将源极2和泄极3分别与讯号线相连的部分设置在闸极1外,使得一旦发生源极2与泄极3、源极2或泄极3与闸极1短路时,将发生短路处做光切即可恢复薄膜电晶体的切换功能,修补方式简单且方便。
如图4所示:在如图3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可将闸极1成对并列设置,并在闸极1上设置多个源极2和多个泄极3,两个闸极1上的源极2相互错开设置且两个闸极1上的泄极3相互错开设置,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解决了因修补所造成的驱动能力下降的问题,并可以避免泄极3分别与奇偶讯号线相连所造成的不良现象。
本发明提出的上述两种结构具有构思精巧、制造方便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0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货架
- 下一篇:靠背用框架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