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含锡液中亚铁离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30160.7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洪达;钟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30 | 分类号: | C25D3/30;C25D21/18;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陆菊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含锡液中 亚铁 离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亚铁离子的分离,具体涉及含锡液中亚铁离子的分离。
背景技术
在电镀工业中,电镀锡的应用非常广泛。酸性镀锡层具有抗腐蚀、耐变色、无毒、易钎焊、柔软、熔点低和延展性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故镀锡层可作为可焊性 镀层,也可作为装饰性镀层来使用。通过特殊的前处理工艺,在复合材料的表面形成结合 牢固、致密、光亮、均匀的合金镀层。在一定的范围内,甚至可以代替银镀层,降低对人 体的毒害程度,广泛应用于电工、电子、食品、轻工业等行业中。
在进行镀锡工艺时,需要一步光亮镀锡层的操作。因为镀锡液是强酸性的,不可避免地会对钢带基体产生腐蚀作用,从而在镀液中会出现二价铁离子,并积累在镀液中,使得镀层的耐腐蚀性、钎焊性和软熔光泽性等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镀锡液中的Sn(II)将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Sn(Ⅳ),而二价铁离子的存在更催化了这种氧化反应的速度,造成严重混浊,大大降低镀液的性能。
溶剂萃取是一种有效而成熟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湿法冶金、电镀等工业中。与沉淀法相比,萃取分离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工艺流程短、化工原料及能源消耗较低、金属回收率高等等。
N235属于碱性萃取剂,为三脂肪胺,分子式:R3N,工业品在常温下为无色或者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其应用非常广泛,现有研究表明,N235萃取各种金属离子能力从大到小为:Zn2+、Fe3+、Cu2+、Co2+、Fe2+、Ni2+等,也即Fe(III)的N235络合物远比Fe(II)的N235络合物更稳定。此外,由于铁和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相邻,Sn(II)和 Sn(Ⅳ)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远远小于相应的Fe(II)和Fe(III)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常数,故在进行萃取时,部分锡将会不可避免地被协同萃取出,导致锡的部分损失。因此,目前用N235萃取分离铁的研究主要针对于铁(III)的分离,而对于直接分离Fe(II),特别是对于镀锡液中亚铁离子的萃取分离研究还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含锡液中萃取分离出亚铁离子的方法。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离含锡液中亚铁离子的方法,包括将萃取剂与含锡液接触,以及再将萃取剂与含锡液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为三庚胺;所述含锡液中氯化氢浓度≥140g/L。
进一步,所述含锡液中氯化氢浓度≥180g/L。
更进一步,所述含锡液中氯化氢浓度为180~250g/L。
进一步,所述萃取剂用有机溶剂稀释。
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为煤油或石油醚。
进一步,萃取剂与含锡液接触时,温度≥50℃。
进一步,萃取剂与含锡液接触时,温度为50~60℃。
进一步,所述含锡液为镀锡液。
进一步,将萃取剂与含锡液分离后得到的萃取液中反萃出亚铁离子的过程:包括将盐酸与萃取液接触,以及再分离出水相。
进一步,所述盐酸浓度为0.05~1mol/L。
进一步,所述盐酸浓度为0.5~1mol/L。
反萃时,萃取液与盐酸的体积比优选1:(2~10)。优选为1:(3~5)。
三庚胺用于萃取分离镀锡液中的亚铁离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无特别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镀锡液和N235萃取液均通过如下方法得到:
将(NH4)2Fe(SO4)2·6H2O溶于20mL 2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再定容到100mL,配制成0.1mol/L的亚铁标准溶液;将SnCl2·6H2O溶于20mL 2mol/L的盐酸水溶液中,再定容到100mL,配制成0.1mol/L的亚锡标准溶液。
将上述20mL的亚铁标准溶液和20mL的亚锡标准溶液混合,配制成镀锡液模拟液(以下简称为镀锡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30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