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29434.0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9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涵信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9/00;C08K13/04;C08K7/14;C08K5/544;C08K5/101;C08K5/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pbt 树脂 改性 塑料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配方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
背景技术
PBT树脂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作为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高的耐热性、耐疲劳性、耐油污、电绝缘性佳等优点,主要用于PBT抽丝、拉膜、光线护套等领域,但是其缺口冲击强度低,成型收缩率大,使得其应用范围有限,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物理性能高、韧性高、抗冲击强度大、塑性好的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填充剂、增韧剂、偶联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所述的填充剂为玻璃纤维,所述的增韧剂为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的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的抗冲击改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中各成分百分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75%-80%、玻璃纤维8.5%-9.2%、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2.9%-3.8%、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8%-3.9%、甲基丙烯酸甲酯1.5%-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1%-3.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配方中各成分百分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80%,玻璃纤维9.1%、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2.9%、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8%、甲基丙烯酸甲酯1.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2% 。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物理性能高、韧性高、抗冲击强度大、塑性好的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拓宽了PBT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填充剂、增韧剂、偶联剂、抗冲击改性剂、增塑剂,所述的填充剂为玻璃纤维,所述的增韧剂为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所述的偶联剂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所述的抗冲击改性剂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中各成分百分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75%-80%、玻璃纤维8.5%-9.2%、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2.9%-3.8%、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8%-3.9%、甲基丙烯酸甲酯1.5%-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1%-3.5% 。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配方中各成分百分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80%,玻璃纤维9.1%、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2.9%、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2.8%、甲基丙烯酸甲酯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2% 。
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高强度PBT树脂改性塑配方中各成分百分比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78%,玻璃纤维9%、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3.8%、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9%、甲基丙烯酸甲酯2.2%、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械物理性能高、韧性高、抗冲击强度大、塑性好的PBT树脂改性塑料配方,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性能,拓宽了PBT的应用领域。
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涵信塑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涵信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9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结点MIC卡检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豆制品新型包装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