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母线铸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6551.1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41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玉光精铸厂 |
主分类号: | B22D21/04 | 分类号: | B22D21/04;B22D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28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母线 铸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母线铸造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
背景技术
铝母线成型是从混合炉炉眼流出的铝液经溜槽进入中间包后,注满结晶器与引锭头中间的空腔,经结晶器内循环水一次冷却,使引锭头部位铝液凝固成型以及母线外壳凝结,然后再经过循环水在母线外壳二次喷淋冷却,启动传动链板,引锭架在压辊作用下随链板同步行走,成型母线即可拉出。目前铝母线铸造工艺流程不易控制,易出现裂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简单易控。
本发明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铝,炉温为800℃,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
本发明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其有益效果在于,工序简单,不需复杂、特殊设备,易于掌控,减少了裂纹,产品表面质量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铝,炉温为800℃,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玉光精铸厂,未经青岛玉光精铸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6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