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组件及具有该连接组件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5179.2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2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忠;龙中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忠 |
主分类号: | A47J45/06 | 分类号: | A47J45/06;F16B35/00;F16B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组件 具有 装置 | ||
1.一种连接组件(30),包括螺钉(31)以及套设在螺钉(31)上的垫帽(32),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31)包括钉帽端(311)以及与钉帽端(311)一体连接的螺杆段(312),螺杆段(312)上邻接钉帽端(311)的一端形成有凸台(313),凸台(313)的外周形成有第一齿纹(3131), 所述垫帽(32)开设有配合孔(323),配合孔(323)的周缘形成有第二齿纹(3231),垫帽(32)套设至所述螺杆段(312)上,垫帽(32)配合孔(323)的第二齿纹(3231)与凸台(313)外周的第一齿纹(3131)相啮合,使得螺钉(31)不能相对垫帽(3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进一步包括连接座(33),连接座(33)具有第一开口端(331)与第二开口端(332),所述第一开口端(331)的内径大于第二开口端(332)的内径,所述垫帽(32)从第一开口端(331)穿入并固定地套设在连接座(3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帽(32)包括凸部(321)与形成在其外周底部的侧沿(322),所述凸部(321)包括周壁(3211)与顶壁(3212),并对应地围成有收容空间(3213),所述顶壁(3212)的中心开设有所述配合孔(323),所述配合孔(323)的周缘形成有所述第二齿纹(3231),所述侧沿(322)的边缘开设有若干切口(3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313)的径向尺寸大于螺杆段(312)的径向尺寸小于钉帽端(311)的径向尺寸,所述垫帽(32)的侧沿(322)外周直径与第一开口端(331)的内径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沿(322)的边缘开设若干切口(3221),仅保留若干连接点(3222),并且该连接点(3222)供垫帽(32)与连接座(33)焊接。
6.一种装置,包括主体(10)、手柄(20)以及连接手柄(20)至主体(10)的连接组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螺钉(31)与垫帽(32),所述螺钉(31)包括钉帽端(311)以及与钉帽端(311)一体连接的螺杆段(312),螺杆段(312)上邻接钉帽端(311)的一端形成有凸台(313),凸台(313)的外周形成有第一齿纹(3131),所述垫帽(32)开设有配合孔(323),配合孔(323)的周缘形成有第二齿纹(3231),所述垫帽(32)与主体(10)固接,并且垫帽(32)通过配合孔(323)套设至所述螺杆段(312)上,配合孔(323)的第二齿纹(3231)与凸台(313)外周的第一齿纹(3131)相啮合,螺杆段(312)从配合孔(323)伸出与所述手柄(20)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连接座(33),所述连接座(33)具有第一开口端(331)与第二开口端(332),所述第一开口端(331)的内径大于第二开口端(332)的内径,所述垫帽(32)穿入第一开口端(331)并固定地套设在连接座(33)内,连接座(33)的第一开口端(331)固接至所述主体(10)上,所述螺钉(31)的螺杆段(312)从第二开口端(332)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0)包括连接端(21)与握持端(22),连接端(21)的外径较握持端(22)的外径小,与握持端(22)形成阶梯沿(23),所述第二开口端(332)的内径与连接端(21)的外径相当,手柄(20)的连接端(21)套设在所述第二开口端(3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21)的端面中心上开设有容置槽(211),并且于容置槽(21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沿手柄(20)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的连接孔(212),连接孔(22)延伸并未贯通手柄(20)的握持端(22),连接孔(22)与所述螺杆段(312)配合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咖啡壶、炒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忠,未经杨林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517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箱式空心砼柱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防盗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