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铜藻中提取色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4620.5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5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蔡春尔;杨亚云;何培民;贾睿;胡燕;杨欣欣;吴维宁;崔建军;吴建勇;张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61/00 | 分类号: | C09B61/00;C07C403/24;C07D487/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吴瑾瑜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藻中 提取 色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藻类加工,具体涉及铜藻色素制备。
背景技术
铜藻(学名:Sargassum horneri)又称柱囊马尾藻、草茜、竹茜菜,是一种分布在日本、韩国及中国北方海域,常形成海藻林的常见温带马尾藻,可在每年的冬末、春初大量繁殖,每天可以长约一米,最长可达十米。台湾北部海岸春天常有铜藻从温带海域漂来,堆积在岸边和海湾,2013年因海水温度较低,有较多铜藻能成功漂至台湾,使铜藻量较往年为多,各风景区皆发起净滩活动将大量铜藻捞起焚毁,但如此大量的铜藻其实可作为堆肥或季节性食材,甚至发展成为生质酒精的原料。
铜藻在繁殖期数量繁多且繁殖迅速,有潜力做为生质酒精的原料。另外铜藻富含多糖,其藻胶抽取出来后可作为抗癌食品。从铜藻中制备多糖时需要事先将铜藻脱色以提高糖纯度,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取铜藻色素的方法,旨在利用上述脱除的铜藻色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铜藻中提取色素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一种从铜藻中提取色素的方法,是将铜藻洗涤干燥和粉碎之后,用酒精浸泡提取;浸提液过滤取滤液,回收酒精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色素液;用硅胶树脂色谱柱上样,石油醚或者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或者乙酸乙酯,或者甲醇作为洗涤剂洗脱,收集色素组分,浓缩去除溶剂。
具体的,步骤包括:
(1)收割铜藻,弃除杂质,淡水洗涤至漂洗液电导率不超过0.02ms;
(2)去除水分并40~75℃烘干,优选在60℃加热烘干;
(3)将铜藻粉碎为3mm以下的碎片;优选为,采用捣碎机干法捣碎至碎片在3mm以下;
(4)75%~95%(体积浓度)的酒精浸泡过夜,浸提液用200-800目筛绢过滤,取滤液,滤液在40-60℃下旋转蒸发回收酒精;滤渣可以进一步用于提取多糖或加工为铜藻泥;
(5)余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色素,取上层溶液,得到色素液;
(6)用石油醚悬浮硅胶树脂,装色谱柱;乙酸乙酯萃取的色素液用硅胶吸干,上样;
(7)用石油醚或者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液,或者乙酸乙酯,或者甲醇作为洗涤剂洗脱,收集色素组分,浓缩去除溶剂;
具体的,用石油醚洗脱作为洗涤剂洗脱,收集色素组分,得到玉米黄素类色素;
或者,用石油醚洗脱至无色后,再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混合液(体积比为4:1,7:3,3:2,1:1)作为洗脱剂先后洗脱,收集色素组分,依次得到脱镁叶绿素酸酯a,叶绿素酸酯a,叶绿素a和铜藻色素,最后用乙酸乙酯作为洗脱剂洗脱,收集得到叶黄素类色素。
然后再用甲醇作为洗脱液,可继续洗脱得到棕黄色的叶绿素氧化物。
本方法在色素粗提液加工过程中所用试剂为水和酒精,且酒精回收,无环境污染;色素纯化过程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也可回收。所制备提取的色素性状稳定,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作为食品添加剂或染色剂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色素提取后的副产品是脱色的铜藻,可进一步加工成铜藻多糖、铜藻泥等。本发明可充分利用铜藻的经济价值,减少废弃物。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所得玉米黄素类色素的吸收光谱。
图2为实施例2中,所得叶绿素类(脱镁叶绿素酸酯a)的吸收光谱。
图3为实施例5中,所得铜藻色素的吸收光谱。
图4为实施例6中,所得叶黄素类的吸收光谱。
图5为实施例7中,所得叶绿素氧化物的吸收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收割铜藻,弃除杂质,用淡水洗涤至漂洗液的电导率不超过0.02ms。(2)去除水分,60℃加热烘干。(3)采用捣碎机干法,将烘干的铜藻捣碎至碎片的尺寸为3mm。(4)用体积浓度75%酒精浸泡过夜,浸提液用600目筛绢过滤,取滤液,将滤液在50℃下旋转蒸发回收酒精。(5)余液用乙酸乙酯萃取色素,取上层溶液,得到色素液。
(6)用石油醚悬浮硅胶树脂,装色谱柱。乙酸乙酯萃取的色素液用硅胶吸干,置于硅胶色谱柱中上样。
(7)用石油醚作为洗涤剂洗脱收集色素组分,旋干浓缩。取样做薄层层析,用提取剂(丙酮/石油醚=3/2体积比)溶解,展开剂(石油醚/丙酮=3/1体积比)展开,测定Rf值。取样扫描吸收光谱,用石油醚做溶剂和空白对照,扫描范围为300-700nm,间隔1nm。结果初步鉴定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46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