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尾虾饲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23133.7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8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劳坤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新旭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0;A23K1/14;A23K1/00;A23K1/1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尾虾 饲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饲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尾虾饲料。
背景技术
中国蓝尾虾生活习性:常栖于浅海海底。喜食底栖小型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摄食海藻。中国沿海均产,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及朝鲜半岛西部沿海。经济价值高,是中国沿海的主要养殖虾类。中国蓝尾虾属广温、广盐性、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雄虾俗称“黄虾”,一般体长155毫米,体重30~40克,雌虾俗称“青虾”。一般体长190毫米,体重75~85克。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长半尺许,故又叫大虾。平时在海底爬行,有时也在水中游泳。渤海湾蓝尾虾每年秋末冬初,便开始越冬洄游,到黄海东南部深海区越冬,翌年春北上,形成产卵洄游。4月下旬开始产卵,怀卵量30~100万粒,雌虾产卵后大部分死亡。卵经过数次变态成为仔虾,仔虾约18天经过数十次蜕皮后,变成幼虾于6~7月份在河口附近摄食成长。5个月后,即可长成12厘米以上的成虾,9月份开始,向渤海中部及黄海北部洄游,形成秋收渔汛。其渔期在5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主要渔具为拖网、锚流网和张网等,改秋捕后规定开捕期自9月份以后。蓝尾虾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多毛类、小型甲壳类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蓝尾虾属中最特殊的一种是中国蓝尾虾,它分布于亚热带海域的边缘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长距离洄游习性。主要产在黄海和渤海湾中。
蓝尾虾生活在浅海泥沙层,春季洄游产卵,可进行春季捕劳出虾籽,产卵后亲虾大部分死亡,幼虾长到秋季成为成虾,可见蓝尾虾生长繁殖很快,寿命为一年。
由于蓝尾虾的食用价值高,所以市场上蓝尾虾养殖很是风靡,针对市场虾饲料的营养不均匀,含有激素,蓝尾虾肉刺激让其失去原有的风味以及蛋白质成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尾虾饲料,本发明在饲料里添加中药成分,发明产品营养全面,适口性强,不含任何生长激素,既能很好地克服了蓝尾虾消瘦的症状,保证蓝尾虾健康地成长和发育,又能促进蓝尾虾的高产,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蓝尾虾饲料的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玉米粉10~30%,鱼粉20~30%,中草药1~5%,豆粕10~15%,小麦粉4~5%,柚子皮10~15%,酵母粉5~8%,植物饲料35~40%,食用油1~2%,预混料5~8%。
优选的是,所述的蓝尾虾饲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成以及质量百分比组成:玉米粉10~20%,鱼粉20~25%,中草药1~3%,豆粕10~12%,小麦粉4~5%,柚子皮10~12%,酵母粉5~6%,植物饲料35~38%,食用油1~2%,预混料5~6%。
优选的是,所述的蓝尾虾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饲料中包括木薯、南瓜、土豆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蓝尾虾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要成分中包括甘草、枸杞、山药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蓝尾虾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混料中腐植酸钠、粘合剂、胆固醇等多种物质混合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能够调节蓝尾虾的食欲,提高蓝尾虾的食量,保证了蓝尾虾的高产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米粉10kg,鱼粉20kg,甘草50克,枸杞50克,豆粕10kg,小麦粉4kg,柚子皮10kg,酵母粉5kg,木薯30kg,食用油1kg,预混料5kg,
按照下述步骤进行配制:
木薯给粉碎机里边进行粉碎,得饲料原料粉,把剩下的原料一块送入粉碎机粉碎;先将饲料原粉放进搅拌机内以每分钟80转的均匀速度搅拌20分钟;将搅拌好的原料粉,送进旋转造粒机里以进行造粒处理,得饲料颗粒;将造粒处理好的饲料颗粒送入干燥机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新旭;,未经庞新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3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野山羊瘟的饲料配方
- 下一篇:一种冬虫夏草菌粉的生产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