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材料交流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22934.1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博华;黄苒;杜寰;罗家俊;韩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 材料 交流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材料交流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特殊物质,它属于有机化合物,在常态下呈液态,但它的分子排列却和固体晶体一样非常规则。液晶显示的工作原理是,如果给液晶施加一个电场,会改变它的分子排列,同时给它配合偏振光片,它就能改变光线的通过量。简单地说改变液晶两端的电压就能改变它的透光度,从而控制显示明暗的变化。这个电场则由显示像素前后两电极上的电位信号合成产生,在显示像素上建立直流电场是非常容易的事,但直流电场将导致液晶材料的化学反应和电极老化,从而迅速降低液晶的显示寿命。简单地说,由于液晶分子有一种特性,即它不能够一直固定在某一个电压不变,如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即使将电压取消掉,液晶分子会因为特性的破坏,而无法再随电场的变化来转动,以控制形成不同的灰阶。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将电压恢复原状,以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坏。因此为了减小直流电场对液晶分子特性的破坏,需要建立交流驱动电场。
目前建立驱动液晶材料交流电场的方式,常用的有液晶材料的公共电极每隔一帧以脉冲电压的形式变化,即一帧高,正极性;一帧低,负极性;同时输入的数字信号做取反处理;另外一种是液晶材料的公共电极保持不变,输入的数据以行翻转或者以场翻转的形式变化。
常用的两种交流驱动方式都需要对输入的视频数据信号做相应的处理或者要求较大的输入数据电压范围;因此增加了外围驱动电路设计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液晶材料交流驱动外围电路设计复杂度的液晶材料显像交流驱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材料交流驱动方法,基于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的交流驱动;所述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包括:开关管M1、存储电容CS以及液晶电容CLC;数据信号端Data通过所述开关管M1分别与所述存储电容CS以及所述液晶电容CLC的一端相连;所述存储电容CS的另一端与控制信号端VC相连;所述液晶电容CLC的另一端连接公共电极VCOM;所述开关管M1的栅极与扫描控制信号端SCAN相连;所述液晶材料交流驱动方法包括:负极性控制,当扫描信号SCAN驱动所述开关管M1导通时,所述控制信号端VC输出高电平;当扫描信号SCAN驱动所述开关管M1关断时,所述控制信号端VC输出低电平;正极性控制,当扫描信号SCAN驱动所述开关管M1导通或者关断时,所述控制信号端VC均输出高电平;所述公共电极的信号始终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信号SCAN为行扫描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性控制和所述负极性控制交替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信号Data端高电平为5V,低电平为0V。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材料交流驱动方法,区别于传统的交流驱动方法中在公共电极VCOM端施加控制信号进而整体控制的方式,通过在相互独立的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的存储电容端施加控制信号,针对单个显示像素基本单元进行控制,在不影响显像的前提下避免了增大输入数据的电压范围的操作,进而简化了外围驱动电路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负极性控制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像素基本单元正极性控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29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