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藻活性增效微生物肥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22821.1 | 申请日: | 2013-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1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岳万华;张彩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万华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临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活性 增效 微生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藻活性增效微生物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过量地施用化学肥料已使农田生态环境、土壤的理化形态以及土壤微生物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对农产品的品质影响很大。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对绿色环境的重视,开发利用新型高效肥料已势在必行。
海水养分充足,且从陆地淋失的养分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海藻无疑是受益者,因此海藻含有全谱的矿物元素。海藻酸增效剂含有异常丰富的物质组分,可以建立类似鸡尾酒的施肥体系,它能帮助植物建立健壮强大的根系,促进植物对土壤养分、水分与气体的吸收利用;可增大植物茎秆的维管束细胞,加快水、养分与光合产物的运输;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延迟细胞衰老,增加植物叶绿素含量,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虫等多种抗逆功能;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等多种功效。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应用和国际上一样,是从豆科植物上应用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起步较早,50年代就开始研究。目前我国已有几百家企业生产各种微生物肥料,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但国内海藻肥的研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步相对较晚,市场的占有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还未涉及到把海藻肥和生物肥联合开发。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制的含有海藻发酵液的活性微生物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提取海藻增效剂,以海藻体为养分发酵,其降解产生的水溶性物质不仅利于微生物吸收利用.也能被植物的根或叶吸收并用作养分及生物活性物质。更有效的结合了海藻肥和微生物肥的优势。且大田试验效果良好,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海藻发酵液增效剂和微生物的生物肥及生产方法。该生物肥打破常规肥料的结构,以海藻发酵液为增效原料,添加微生物,经科学加工制成。海藻发酵液不仅能作为增效剂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还能够对养分起到缓控释、包膜的作用,为作物提供更安全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稳产、高产、高品质,微生物菌群能分解土壤中的养分,促进作物吸收,改良土壤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海藻活性增效微生物肥包括海藻发酵菌液、发酵鸡粪和无机肥料,所述海藻发酵菌液的含量为10-20份,发酵鸡粪20-30份,无机肥料占15-30份。
所述的无机肥料中,其中氮肥占30-50%,磷肥占20-40%,钾肥占35-45%。
所述的氮肥为尿素、硝铵、氯化铵或硫胺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磷肥为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或普钙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钾肥为氯化钾、硫酸钾或硝酸钾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
所述发酵鸡粪,就是把干鸡粪、豆粕、松针粉和腐殖土按50∶10∶15∶1的比例混合装入缸内,加入适量水,密闭进行乳酸发酵,2周-3周后取出,晒干或烘干。
所述的海藻发酵菌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取海藻体30-50份、海泥5-15份、豆粕10-15份,将所有物料烘干至含水量小于12%,然后将各种原料混合粉碎至60目,即为发酵底料。
2、取淡水100份、玉米面30份,再加入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根瘤菌、磷细菌、钾细菌各0.3份混合均匀,静置发酵2h,制得发酵菌液。
3、将以上制得的发酵菌液按发酵底料重量的1.0%-1.5%比例取用,然后加入重量80份的清洁水中混匀,与发酵底料搅拌均匀后放入发酵罐内发酵,控制发酵温度在35-45℃,发酵时间12h~24h,即得到二次发酵茵液。
所述海藻活性增效微生物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发酵鸡粪及无机肥料中的各原料组份,进行粉碎;
(2)加入二次发酵菌液;
(3)搅拌均匀;
(4)高塔造粒;
(5)即得海藻活性增效微生物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海藻二次发酵菌液与大量元素在造粒过程中充分反应,其分子之间以化学键连接,海藻二次发酵菌液的加入可明显提高作物对N、P、K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显著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减轻土壤负担过重和化学污染而失去的天然胶质平衡,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缓解化肥比例失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万华,未经岳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228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