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机高可用机制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9697.3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9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熊梦;杨松;莫展鹏;季统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机 可用 机制 | ||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云计算中,虚拟机被大量使用以取代物理作为应用部署的载体,基于虚拟化按需使用和快速部署的优势,虚拟机可以以动态迁移的方式取代传统物理机的主备冗余方式作为高可用的一种实现方法,所谓动态迁移是指系统检测到物理机发生故障时把其上的虚拟机自动迁移到其他物理机上的技术,一般的动态迁移技术是这样的:
1、系统检测到物理机发生网络故障,连接不上;
2、系统根据选择算法,为物理机上的每一台虚拟机选择到目标虚拟机;
3、系统一台一台把虚拟机迁移走。
这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非完全高可用,这种方法只从虚拟机的角度处理故障不够全面,虚拟机高可用应该是“操作系统高可用+数据高可用”的集合,这种方法在处理虚拟机上挂载有逻辑卷的情况会导致迁移后逻辑卷上的数据丢失;
2、容错性不高,这种方法检测到物理机网络故障通常就是执行ping以后没有返回数据包或者ping值过高,可这种情况有时候不会持续出现,局域网因为突发性数据量大导致短暂性堵塞或者物理机由于暂时性的负载高导致响应慢出现网络故障的情况出现比较普遍,这种情况下,这种方法会出现误判,把虚拟 机全部迁移走,导致不必要的虚拟机应用业务停顿和额外的网络负载,影响整个系统的服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虚拟机高可用机制,解决了目前虚拟机动态迁移中存在的容错性不强、网络负载高、数据丢失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各个实现端上面配置共享存储,用于存放虚拟机镜像文件和云盘等共享资源;
步骤2:用户在实现端的共享存储中创建虚拟机及云盘,并配置该虚拟机高可用;
步骤3:监控模块对实现端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实现端连接异常则发出告警;
步骤4;监控模块收集异常信息并及时转发给管理端;
步骤5:管理端接收监控异常信息并进行异常分析:若分析结果确定源实现端异常,则根据配置策略选取目标实现端,对配置有高可用的虚拟机及其云盘进行迁移并记录保存;若分析结果显示源实现端无异常,则忽略该异常信息;
步骤6:当出现异常的源实现端恢复正常之后,将自动与管理端同步,对其上的虚拟机进行相应同步处理。
所述的监控模块监控动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监控模块与实现端进行gt通信连接;
步骤2:若gt连接异常,则监控模块产生实现端故障告警信息,并获取实 现端节点的IP列表;否则继续进行步骤1;
步骤3:监控模块依次ping告警实现端的IP:若所有IP都无法ping通,则将实现端相应信息转交给管理端处理;否则继续进行步骤1;
所述的gt是指云平台上各个模块之间进行通信连接的通信工具,基于Socket实现;
所述的实现端相应信息具体有实现端的名称、IP等。
所述的管理端异常分析流程如下:
步骤1:接收监控模块发送过来的异常实现端信息,依次ping该异常实现端的所有IP;
步骤2:若异常实现端所有IP都无法ping通,则确定该实现端异常;否则忽略本次异常处理,继续执行步骤1;
步骤3:对确定异常的实现端,依次选择该实现端上面配置有高可用的虚拟机并根据配置策略选取目标实现端进行虚拟机迁移;
步骤4:虚拟机迁移成功,继续判断该虚拟机是否包含高可靠云盘,若有则继续迁移云盘至与虚拟机同一目标实现端;
步骤5:记录上述迁移结果并保存;
所述的配置策略是指管理端在选取目标实现端所采取的方法,可以是顺序选取、随机选取和最小资源选取等。
所述的异常实现端恢复后与管理端进行信息同步包括:
步骤1:实现端恢复正常,主动gt连接管理端;
步骤2:报告实现端本身的状态信息给管理端;
步骤3:根据管理端中的虚拟机迁移记录来关闭删除原有的高可用虚拟机及 其云盘;
步骤4:将实现端上没有被迁移的非高可用虚拟机状态报告给管理端进行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96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