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糖液脱色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719469.6 | 申请日: | 2013-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0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春;关瑞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3B20/18 | 分类号: | C13B20/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色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糖液脱色工艺。
背景技术
在制糖生产过程中,色值是白砂糖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蔗汁的澄清过程是制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大多数糖厂采用亚硫酸法澄清工艺,通过向蔗汁中添加SO2和石灰发生硫熏中和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从而将胶体色素除去,生成清汁的色值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脱色效果好、易于操作、条件缓和、对环境友好的糖液脱色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糖液脱色工艺,将赤沙糖回溶后置于电解反应槽内,铝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调节pH值为6-9,电解温度控制在46-70℃,调节电流密度为600A·m-2和极板间距为15-20mm,电解13-18min。
优选的,采用0.5mol/L HCl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
优选的,所述赤沙糖回溶至浓度为15°Bx。
优选的,调节pH值为5。
优选的,采用将电解槽置于水浴锅内加热的方法控制电解温度为60℃。
优选的,所述极板间距为15mm。
优选的,所述电解16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相比化学絮凝法,电解时产生的气浮效应,使得生成的氢氧化铝和多核羟基络合物等絮凝剂活性要强,形成的絮体大而结实,且电荷密度高,对糖液中的胶体色素有较好的絮凝作用;
(2)本发明阴阳两极生成的微小气泡大约在8~15μm,在糖液中与胶体色素等杂质接触面积大,气泡与絮体的吸附能力强。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pH和温度等条件来改变产气量和气泡的大小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3)本发明电解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学药剂,可以节约化学药剂等费用,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4)本发明所适用的pH范围较宽,显示出电解法与化学絮凝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5)采用化学絮凝法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时,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处理成本高,常常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采用电解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絮凝处理效果;
(6)在阳极反应过程中在阳极表面会生成一些中间产物(原生态氧),它们对糖液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提高糖的品质;
(7)电解技术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少,其主要运行参数是电流密度,容易控制和测定,操作比较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电解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图2是本发明电流密度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电解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电极间距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初始pH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PAM添加量对糖液脱色率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脱色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电解对糖液脱色率的影响实验
一、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赤砂糖,柳州市柳冰食品厂;
铝电极,120mm×40mm×1mm。
2、实验仪器(见表1)
表1:
3、实验试剂(见表2)
表2:
二、实验方法
1、分析方法
采用ICUMSA方法2。将待测定的糖液用蒸馏水稀释至约10oBx,用约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或0.5mol/L的盐酸溶液调节pH值至7.0±0.2,然后倾入已铺好0.45μm孔径膜的过滤器中,在真空下抽滤,弃去最初滤液,收集并测定其折光锤度,然后盛于比色皿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6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并用蒸馏水作为零点参比标准。
色值计算公式如式(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9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磷渣钢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胎儿DNA芯片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