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材外表面的竹青蜡质的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8688.2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3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徐兆军;刘英;陆冬梅;徐呈艺;缑斌丽;杨雨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M1/00 | 分类号: | B27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郭晓敏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材 外表 蜡质 去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竹材外表面的竹青蜡质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发生器、中心设置有旋转轴且可绕所述的旋转轴左右摆动旋转的振镜和传送带,所述的振镜设置在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的振镜的旋转轴的轴心线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的轴心线位于传送带中心的正上方,此外,所述的激光发生器发射的激光束水平发射,且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预先裂解好的待处理的竹片则设置在传送带上,竹片的中心线与传送带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的竹片的竹黄面与传送带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材外表面的竹青蜡质的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镜的旋转角速度为 ,单位为弧度/秒,最大摆动角弧度为,竹片上表面与振镜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为,单位为米,待处理的竹片的宽度为L,单位为米,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V,单位为米/秒,竹片向前移动单位距离为D,单位为毫米,所述的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与振镜旋转角速度满足如下关系:,其中,所述的竹片向前移动单位距离小于等于激光处理的竹片表面的斑点的直径。
3.一种竹材外表面的竹青蜡质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裂解竹材:将筒状的竹材通过裂竹机裂解成多片宽度相同的竹片,备用;
(2)激光加热分解竹片表面的竹青蜡质层:将步骤(1)裂解好的待处理的竹片放在传送带的中心位置,保证竹片的中心线与传送带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的竹片的竹黄面与传送带接触,然后开启中心设置有旋转轴且可绕所述的旋转轴左右摆动旋转的振镜,所述的振镜的旋转轴的轴心线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平行,且所述的轴心线位于传送带中心的正上方,保持振镜往复旋转,旋转角速度为,单位为弧度/秒,最大摆动角弧度为,竹片上表面与振镜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为,单位为米,待处理的竹片的宽度为L,单位为米,然后开启激光发生器发射激光束,所述的激光束水平发射,且激光束的发射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再开启传送带,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为V,单位为米/秒,竹片向前移动单位距离为D,单位为毫米,所述的传送带的传送速度与振镜旋转角速度满足如下关系:,而所述的最大摆动角弧度与竹片的宽度L和竹片上表面与振镜的旋转轴的垂直距离满足如下关系:,其中,所述的竹片向前移动单位距离小于等于激光处理的竹片表面的斑点的直径,持续进行以上操作至竹片表面处理完成,得到通过激光加热分解竹片表面的竹青蜡质层的表面具有密集斑点的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86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铬铸铁磨球及其浇铸方法
- 下一篇:多缸同步抬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