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18391.6 | 申请日: | 2013-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8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明;唐忠;徐立章;孙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41/12 | 分类号: | A01D41/12;A01F12/10;A01D82/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喂入式稻麦 脱粒 分离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料喂入头(1)、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脱粒栅格盖板(3)、分离栅格凹板筛(4),物料喂入头(1)设置在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前端,脱粒栅格盖板(3)位于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上侧,分离栅格凹板筛(4)位于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下侧,脱粒栅格盖板(3)与分离栅格凹板筛(4)围合形成容纳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的筒体;
所述的脱粒栅格盖板(3)沿喂入方向由前至后依次由喂入头盖板(304)、脱粒前栅格盖板(301)、脱粒中栅格盖板(302)、脱粒后栅格盖板(303)组成,所述的分离栅格凹板筛(4)沿喂入方向由前至后依次由喂入头凹板(404)、分离前栅格凹板筛(401)、分离中栅格凹板筛(402)、分离后栅格凹板筛(403)组成;在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上有钉齿脱粒元件(202)、刀型齿脱粒元件(203)、梯形板齿脱粒元件(204)和排草板(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碎草抛洒机构(5),所述的碎草抛洒机构(5)由碎草滚筒体(501)、碎草动刀(502)、碎草滚筒盖板(503)、碎草定刀(504)、抛草导流板(505)、碎草抛洒支撑板(506)组成,碎草抛洒支撑板(506)上安装有碎草定刀(504)和抛草导流板(505),安装有碎草动刀(502)的碎草滚筒体(501)位于碎草滚筒盖板(503)、碎草抛洒支撑板(506)及碎草侧挡板(507)组成的腔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喂入头(1)由轴流喂入叶片(101)、喂入旋转体(102)、螺旋喂入叶片(103)组成,螺旋喂入叶片(103)安装在喂入旋转体(102)前端,轴流喂入叶片(101)安装在喂入旋转体(102)后端,轴流喂入叶片(101)与螺旋喂入叶片(103)尾端位置交错排列,轴流喂入叶片(101)的外缘高度与螺旋喂入叶片(103)的外缘高度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物料喂入头(1)与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同轴固定连接,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前1/3段圆周上采用2~3头螺旋布置方式均匀安装有4~6列钉齿脱粒元件(202),齿间距为100~150mm;在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中部1/3段圆周上采用2~3头螺旋布置方式均匀安装有4~6列刀型齿脱粒元件(203),齿间距为80~120mm;在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末端圆周上均匀安装有4~6列排草板(205),且排草板(205)末端与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末端齐平;在排草板(205)与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后部1/3段之间圆周上采用2~3头螺旋布置方式均匀安装有4~6列梯形板齿脱粒元件(204),齿间距为150~200mm;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2)圆周上的每列钉齿脱粒元件(202)、刀型齿脱粒元件(203)、梯形板齿脱粒元件(204)和排草板(205)相应安装在同一螺旋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碎草滚筒体(501)圆周上均匀安装有4~6列碎草动刀(502),碎草动刀(502)按间距为100mm和250m的距离间隔排列;在碎草抛洒支撑板(506)上安装有两排碎草定刀(504),碎草抛洒支撑板(506)上第一排碎草定刀(504)按间距为100mm和40mm的距离间隔排列,第二排碎草定刀(504)按间距为120mm和60mm的距离间隔排列;在碎草抛洒支撑板(506)上尾部安装有6~8列抛草导流板(505),抛草导流板(505)等间距安装在全幅宽的碎草抛洒支撑板(506)上,安装的抛草导流板(505)与碎草抛洒支撑板(506)边缘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导流板(305),喂入头盖板(304)内侧安装有盖板导流板(305),导流角为30°~45°,螺距为100mm;安装后的轴流喂入叶片(101)和螺旋喂入叶片(103)顶端距盖板导流板(305)间隙为50~70mm,物料喂入头(1)下部的喂入头凹板(404)内侧安装有凹板喂入导流板(405),导流角为30°~45°,螺距为100mm;安装后的轴流喂入叶片(101)和螺旋喂入叶片(103)顶端距盖板导流板(305)间隙为30~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839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具及其工件夹持装置
- 下一篇:钳柄可调式尖嘴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