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5906.7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朝送;梁树新;左正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5/18 | 分类号: | B62D6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545005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
背景技术
副车架可以看成是前后车桥的骨架,是前后车桥的组成部分。副车架并非完整的车架,只是支承前后车桥、悬挂的支架,使车桥、悬挂通过它再与“正车架”相连,副车架的作用是阻隔振动和噪声,减少其直接进入车厢,所以大多出现在豪华的轿车和越野车上,在汽车装配线上,针对于副车架的装配主要是通过专用的转移吊具将副车架转移到待装位置,由于副车架在装配时需要水平放置,而现有的吊具在转移副车架时大多都是将副车架垂直转移到指定位后在通过设备或者多个装配工人将其翻转进行装配,这样不仅增加了工序,浪费了人力物力,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该吊具只需一道工序便可将副车架转移至装配位置,无需调整角度,结构简单,省时省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主要包括吊环、吊钩、吊杆及横梁,所述吊环的底端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套接在横梁上,可在横梁上左右滑动,所述吊杆对称固定在横梁的两侧,所述吊钩是由吊杆底端折弯而成用于钩挂副车架上的横拉杆,所述滑套上固定有连接杆,在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压块,用于压住副车架的主架。
所述滑套的中部还焊接有一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与竖直平面有夹角,所述连接杆插接在固定套内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连接杆的截面为折线形,所述压块位于连接杆下端的侧壁上。
所述固定套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为30°~60°。
所述压块是由尼龙材料制成。
所述横梁为中空的。
所述吊钩的前端设置有尼龙管或塑料管。
所述吊杆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横梁上对应设置有通孔,所述吊杆穿过通孔通过两紧固螺母固定在横梁上。
本发明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通过吊钩来将副车架上的横拉杆钩挂起,并通过压块压住副车架的主架的侧壁,防止其由于重心偏置而发生翻转,只需一道工序便可将副车架转移至装配位置,无需调整角度,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使转移过程更为便捷,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吊环;2-横梁;3-吊杆;4-吊钩;5-滑套;6-连接杆;7-压块;8-固定套;9-紧固螺母;10-尼龙管或塑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汽车副车架转运吊具,主要包括吊环1、吊钩4、吊杆3及横梁2,吊环1的底端设置有滑套5,滑套5套接在横梁2上,可在横梁2上左右滑动,吊杆3设置有两个,两个吊杆3对称固定在横梁2的两侧,吊钩4是由吊杆3底端折弯而成用于钩挂副车架上的横拉杆,滑套5上固定有连接杆6,在连接杆6的底部设置有压块7,用于压住副车架的主架。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滑套5的中部焊接有一固定套8,固定套8与竖直平面有夹角,连接杆6插接在固定套8内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杆6的截面为折线形,压块7位于连接杆6下端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固定套8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为45°。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压块7是由尼龙材料制成,横梁2是有方管制成,减轻吊具重量,在吊钩4的前端设置有尼龙管或塑料管10,防止将副车架刮伤。在吊杆3的顶端设置有外螺纹,横梁2上对应设置有通孔,吊杆3穿过通孔通过两紧固螺母9固定在横梁2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套8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为3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固定套8与竖直平面的夹角优选为为60°。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吊钩4来将副车架上的横拉杆钩挂起,并通过压块 7压住副车架的主架的侧壁,防止其由于重心偏置而发生翻转,只需一道工序便可将副车架转移至装配位置,无需调整角度,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使转移过程更为便捷,应用广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正菱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9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