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5350.1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志;王宗义;朱先玉;王德泉;卢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盈天钢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5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流体 无缝钢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 0.08-0.16、Mn 1.4-1.8、Si 0.25-0.40、Cr 0.1-0.2、V 0.04-0.08、Nb 0.03-0.06、Ti 0.015-0.025、Ni 0.02-0.04、Hf 0.005-0.015、La 0.02-0.03、Sc 0.01-0.02、Pm 0.005-0.01、P≤0.02、S≤0.015,余量为F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化学成分要求将配好的炉料加入电弧炉中熔炼,熔炼温度为1540-1570℃,待炉料熔清80%以上,调整钢水温度至1580-1610℃,加入15-20kg/t钢的造渣剂,保温30-40min,扒渣,然后调整温度至1600-1640℃,加入适量的钛铁和锰硅脱氧20-25min,取样分析并调整成分,当钢水温度达到1620-1660℃即可出钢,在出炉2-3min前往钢水中插入1-1.5kg/t钢的铝饼进行终脱氧;
钢水在钢水包内镇静3-5min后浇注,浇注温度为1520-1540℃,并连铸成圆坯,将制得的圆坯加热至1250-1280℃,利用穿孔机对钢管坯穿孔,将得到的钢管坯以180-220℃/h升温至360-420℃,保温4-7h,再以120-160℃/h升温至650-680℃,保温3-4h,然后以100-150℃/h降温至340-380℃,保温3-6h,再以150-200℃/h升温至720-750℃,保温2-3h,然后以80-120℃/h降温至450-500℃,保温2-5h,再以140-180℃/h升温至780-820℃,保温1-2h,然后以100-150℃/h降温至530-560℃,保温4-5h,再以80-120℃/h降温至280-320℃,保温5-8h,空冷至室温,酸洗后热轧壁厚至所需规格,开轧温度为1110-1140℃,终轧温度为910-930℃,然后张力减径,张力减径的温度为920-940℃;
将上述制得的管材进行热处理:以100-150℃/h升温至240-280℃,保温4-8h,再以80-120℃/h升温至420-460℃,保温3-6h,再以100-150℃/h升温至660-720℃,保温2-3h,然后以150-200℃/h降温至320-360℃,保温4-6h,然后以160-220℃/h升温至760-800℃,保温1-2h,强风风冷至320-360℃,保温4-6h,然后放入0-5℃冰盐水中冷却至50℃以下,取出管材以80-90℃/h升温至160-180℃,保温2-3h,空冷至室温后以50-60℃/h升温至90-110℃,保温3-4h,再以40-50℃/h升温至190-210℃,保温1-2h,再以50-60℃/h降温至80-90℃,保温4-6h,空冷至室温;
将上述热处理后的管材经矫直、探伤、喷标识、包装等后序工艺,即得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造渣剂的制备方法如下:a、取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石灰石15-20、白云石5-10、高岭土10-15、钾长石5-10、菱镁石4-8、铁矿渣8-12、莫来砂3-6;b、取菱镁石、硅灰石和铝矾土混合均匀,湿法球磨12-24h,烘干,850-880℃煅烧30-40min,冷却至室温,再放入浓度为15-2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1-2h,过滤,滤渣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烘干,1220-1240℃煅烧1-2h,水淬,湿法球磨12-24h,过100-150目筛,烘干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盈天钢业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盈天钢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3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