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蛄养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715265.5 申请日: 2013-12-23
公开(公告)号: CN103843699A 公开(公告)日: 2014-06-11
发明(设计)人: 付万冬;廖妙飞;郑斌;杨会成;周宇芳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A23K1/18;A23K1/10;A23K1/14;A23K1/16;A23K1/165;A23K1/175
代理公司: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地址: 316100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虾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虾蛄,俗称虾爬子、螳螂虾、虾弹拔等。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虾蛄分布广,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活体虾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靠海捕虾蛄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因此虾蛄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虾蛄人工育苗技术的深入研究,养殖技术的发展,虾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至今虾蛄养殖所用的饲料主要是天然小鱼、小虾和贝类等,而天然生物饵料存在以下的不足:1. 破坏海洋渔业资源,资源有限,不能保证及时足量供应,难以适应日益扩大的虾蛄养殖对饵料的需求;2. 保存性差(需要冷冻保存),使用不方便,投喂时需解冻或敲碎;3. 天然饵料诱食效果差,饵料利用率低,投喂后容易腐烂分解,败坏水质,造成病害蔓延;4. 天然生物饵料营养结构单一,导致虾蛄生长缓慢,严重的甚至不脱壳而引起死亡。

另外,目前在虾蛄养殖过程中,通常是以定投的方式投喂饵料,也就是每天在固定时间投喂固定数量的饵料,这样使得饵料浪费非常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虾蛄养殖方法饵料投喂方式不合理,导致虾蛄成长缓慢,饵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虾蛄养殖方法,本发明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养殖条件及饵料投喂方式的优化,并采用针对虾蛄自身的营养需求设计的配合饲料,可提高虾蛄的生长速度,且成活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虾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择养殖池塘

虾蛄养殖池塘的要求为:面积为1/3~2/3hm2,水深1.5~2.0m,海水的透明度40~60cm,池塘设有海水进口与排水口,能放干池水,池塘底部具有10~20cm厚的松软底泥,养殖水体溶氧2.5~3mg/L,养殖水温18~28℃,盐度23~29‰。

(二)清塘

  选择晴朗天气,在退潮时放干池水,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行消毒。

(三)虾蛄苗投放

选择体长3~6cm的虾蛄苗进行投放,投放的虾蛄苗要求体色鲜艳不发白、甲壳坚硬、附肢齐全,入水后能迅速游散而不在局部打转或沉底翻白。

(四)虾蛄养殖

虾蛄苗投放后第1~3天禁止投喂配合饲料,第4天开始投喂配合饲料,虾蛄体长≤8cm时,连续投喂7~9天停喂1~2天,依此循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虾蛄总重量的8~10%;8<虾蛄体长≤11cm时,连续投喂10~12天后停喂1~2天,依此循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虾蛄总重量的5~8%;虾蛄体长>11cm时,连续投喂4~6天后停喂1~2天,依此循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量为虾蛄总重量的3~5%,配合饲料投喂时间均为每天17:00~19:00,养殖至虾蛄个体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进行捕捞销售。虾蛄苗投放后,会由于环境发生改变而处于应激状态,摄食量大大减少,若在虾蛄苗投放后立刻进行投喂饲料,会产生大量的残饵,造成饵料的浪费,因此本发明在虾蛄苗投放后第1~3天禁止喂食,待其适应环境后再进行投喂,这样可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另外,不同规格的虾蛄苗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量(即摄食量),且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采用相同的饲料投喂方式可能会造成饲料的浪费,也可能不能满足虾蛄苗的摄食量,影响虾蛄苗的生长,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利用生物的补偿生长机制,再根据虾蛄的生长情况,对饲料的投喂方式进行了改进优化,针对不同规格体长的虾蛄苗采用不同的投喂周期和投喂量,在不影响虾蛄正常生长的前提下,降低饲料的投喂量,同时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虾蛄苗的投放时间为每年5月~6月。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虾蛄苗的投放密度为70000~80000尾/hm2

作为优选,所述虾蛄苗为黑斑口虾蛄苗或口虾蛄苗。

作为优选,步骤(四)中,所述配合饲料由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制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52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