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制得焦油、酚和水煤气的联合新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4415.0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5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杨皓;宁平;王巍;王娟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皓 |
主分类号: | C10B53/04 | 分类号: | C10B53/04;C10K1/10;C10J3/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焦油 水煤气 联合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制得焦油、酚和水煤气的联合新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半焦炉制备半焦的工艺流程如下:以原煤为原料,采用干燥、干馏配烧及冷却工艺,制得焦炉气经净化后获得外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和焦油、酚;热焦冷却后获得半焦,半焦经加热干燥后获得产品半焦。该工艺的缺点是:半焦的制备有冷却工段,无疑造成巨大的热量损失,制得的半焦含有水份,含酚废水处理投资巨大,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制合成气的工艺通常采用以原煤为原料,经干燥破碎后,含有大量挥发份的煤粉进入流化床设备,在空气(纯氧)、水蒸汽共同作用下生成水煤气,经分离系统处理掉焦油和酚等杂质。该工艺的缺点是:产品煤气中有机杂质含量比较高;原料煤有干燥工段,需要消耗比较大的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是以无烟块煤、无烟煤煤棒、烟煤块煤、烟煤煤棒为原料,联合传统的半焦炉和水煤气流化床工艺,可直接制得焦油、酚和水煤气。
该工艺的技术特点是:
(1)上段为半焦炉工艺,在半焦炉的下端出焦口出来的热半焦经破碎,焦粉进入流化床制水煤气;
(2)干馏段制得的热焦炉气经净化分离脱除有机物,获得产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和焦油、酚;
(3)流化床制得的水煤气经分离固体后,直接获得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
(4)焦油酚水提取焦油和酚获得高附加值焦油和酚产品,同时获得贫油酚水,部分贫油酚水返回净化段用做洗涤水,部分贫油酚水汽化制水蒸汽直接进入流化床。
该工艺的优点是:
(1)克服了传统半焦炉制得的半焦需冷却和熄焦的难题,且破碎后的半焦显热可直接回收进流化床;
(2)克服了焦油酚水提取焦油和酚后,废水难以处理的困难。
(3)因流化床进入的焦粉无水,克服了传统制水煤气工艺原煤需干燥的难题,且强化了流化床的汽化过程,节省能耗;
(4)克服了流化床获得水煤气有机物含量高的难题,且可同时获得高附加值的焦油、和酚产品,避免了其被转化成水煤气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一种无烟块煤为原料,主要组成为:固定碳86%,水份3%,挥发份6%,灰分5%。
(1)无烟块煤经干燥层脱除水份至2%以下,再进干馏层脱除挥发份至5%,同时获得热焦炉气和热半焦。热焦炉气经过洗涤设备获得焦油和酚水,再经有机物分离设备获得高热值焦炉气以及外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焦油酚水通过提酚提焦油获得焦油、酚和贫油酚水,部分贫油酚水返回净化设备作为洗涤水,还有一部分贫油酚水经汽化进入流化床用作气化剂;高热值焦炉气一部分返回干馏床作为热源,另外一部分返回流化床作为水煤气的原料。
(2)干馏出来的热半焦破碎成0.5~6cm的焦粉,再与水蒸气、空气(纯氧)同时进入流化床制取水煤气。流化床出来的水煤气经分离出灰获得外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一种褐煤块煤为原料,主要组成为:固定碳28%,水份40%,挥发份27%,灰分5%。
(1)褐煤块煤经干燥层脱除水份至5%以下;再进干馏层脱除挥发份至5%,同时获得热焦炉气和热半焦。热焦炉气经过洗涤设备获得焦油和酚水,再经有机物分离设备获得高热值焦炉气以及外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焦油酚水通过提酚提焦油获得焦油、酚和贫油酚水,部分贫油酚水返回净化设备作为洗涤水,还有一部分贫油酚水经汽化进入流化床用作气化剂;高热值焦炉气一部分返回干馏床作为热源,另外一部分返回流化床作为水煤气的原料。
(2)干馏出来的热半焦破碎成0.5~6cm的焦粉,再与水蒸气、空气(纯氧)同时进入流化床制取水煤气。流化床出来的水煤气经分离出灰获得外送氢气、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一种长焰煤煤棒为原料,主要组成为:固定碳35%,水份10%,挥发份46%,灰分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皓,未经杨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4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