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2424.6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3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颜慧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29C44/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空腔 防水 隔音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音毡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行业的聚氨酯发泡类产品,大多采用普通成分,即将聚醚和异氰酸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反应,此成分的产品,拥有吸音减震等效果,多用于汽车钣金填缝减震以及吸音,并且效果显著。
但是聚氨酯发泡产品材质,如果需要拥有吸音效果,那材质内部必须为开孔结果,此时就容易吸水。因此,我们需要既能吸音,又能防水的钣金吸音隔音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获得吸音、隔音、防水、防震的功能的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该防水隔音毡的形状与汽车钣金完全贴合,填满钣金空腔,该防水隔音毡由硬质防水发泡材料及软质发泡材料组成,所述的硬质防水发泡材料构成防水隔音毡的外沿,所述的软质发泡材料构成防水隔音毡的中间层结构。
所述的硬质防水发泡材料为密度为60kg/m3的硬质防水PUR发泡材料。
所述的软质发泡材料为密度为90kg/m3的软质PUR发泡材料。
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利用模温机,将模具温度升至50~70℃,并保持该温度;
(2)在防水部件模具表面喷上脱模剂;
(3)设定好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以及浇注时间,将储料灌内的硬质防水发泡 材料注入模腔;
(4)闭模成型:合上模具,使原料在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
(5)开模取件:取出部件;
(6)将复合模具喷上脱模剂;
(7)将防水部件预埋在复合模具膜腔内;
(8)设定好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以及浇注时间,将储料灌内的软质发泡材料注入模腔;
(9)闭模成型:合上模具,使原料在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即制作得到汽车钣金空腔内防水隔音毡。
步骤(2)所述的脱模剂为溶剂型脱模剂,选自硅氧烷或聚乙二醇。
步骤(3)中的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为45~55g/s,浇注时间为3.1~3.3s。
步骤(4)中闭模成型的工艺条件为:模具温度在50~70℃,闭模压力在0.3~0.4Mpa。
步骤(6)所述的脱模剂为溶剂型脱模剂,选自硅氧烷或聚乙二醇。
步骤(8)中的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为45—55g/s,浇注时间为4.2~4.5s。
步骤(9)中的闭模成型的工艺条件为:模具温度在50~70℃,闭模压力在0.3~0.4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普通聚氨酯发泡的基础上,复合另一种硬质防水的发泡材料,从而可以获得吸音、隔音、防水、防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制作得到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60kg/m3硬质防水发泡材料、2为90kg/m3软质防水发泡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汽车钣金空腔内吸音隔音用的软硬复合体的防水隔音垫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根据车身钣金的数据,制作相应隔音泡沫零件的数据,然后开发相应模具。模具完成之后,生产过程如下:
(1)利用模温机,将模具温度升至50℃,并保持该温度;
(2)在防水部件模具表面碰上脱模剂硅氧烷;
(3)设定好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为45g/s,浇注时间为3.1s,将储料灌内的原料注入模腔;
(4)闭模成型:合上模具,使原料在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其中,模具温度在50℃,闭模压力在0.3Mpa;
(5)打开模具,取出防水部件;
(6)在复合模具表面碰上脱模剂硅氧烷;
(7)将防水部件预埋到复合模具相应的位置;
(8)设定好高压发泡机浇注流量为45g/s,浇注时间为4.2s,将储料灌内的原料注入模腔;
(9)闭模成型:合上模具,使原料在模腔内发泡、熟化、成型,其中,模具温度在50℃,闭模压力在0.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安汽车隔音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2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辅助安全驾驶仪及相应预警方法和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用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