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封防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2374.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6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行信;佐鸟和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封防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机动车用发动机支架等中使用的液封防振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利用内压吸收用的弹性分隔构件使共振发生来提高动特性的液封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如下的液封防振装置,该液封防振装置由分隔构件将液室划分成主液室和副液室,由设置在了此分隔构件上的第一节流孔的液柱共振,对低频率大振幅振动进行高衰减,由设置在了分隔构件上的弹性分隔构件对高频率小振幅振动进行吸收,并且使设置在了弹性分隔构件的周围的间隙与主液室和副液室连通,作为第二节流孔,由弹性分隔构件开闭此第二节流孔(参照专利文献1)。
将这样的现有例的分隔构件的构造例表示在图14中。在对主液室112和副液室113进行分隔的分隔构件111上设置了第一节流孔114,连通主液室112和副液室113,在低频率大振幅振动时使液柱共振(第一共振)发生,实现高衰减,并且设置了用于吸收主液室112的内压变动的弹性分隔构件130,使设置在了弹性分隔构件130的中央部的受压部131由中央开口121面向主液室112,由中央开口147面向副液室113。
另外,在弹性分隔构件130上设置了围着受压部131的周围的第三液室137,在第一节流孔114的第一开口124近旁由短路通路170使此第三液室137连通,而且,使第三液室137的下方面向副液室113,由设置在了受压部131的下部的阀部135进行开闭。
如果这样做,则由于因第三液室137中的工作液的流动而发生液柱共振(第二共振),所以能够形成利用了第三液室137的第二节流孔。
而且,由于利用第一开口124作为第二节流孔的主液室112侧的开口,所以不需要为了第二节流孔专用而形成特别的开口,而且,因为利用弹性分隔构件130的振动来开闭阀部135,所以能够省略特别的阀机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19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上述构造的情况下,因为第二节流孔是将形成在弹性分隔构件上的第三液室137与第一节流孔114短路的构造,而且需要使其向第一开口124近旁短路,所以不能自由地形成第二节流孔的主液室112侧的开口位置。如果使第二节流孔的长度变化,则能够对第二共振的频率进行控制,但因为第二节流孔的开口位置已确定,所以难以这样地使长度自由地变化。
进而,第二节流孔通过使一部分与第一节流孔114共用化,变得容易受到第一节流孔114的影响。例如,在第二节流孔的共振频率比第一节流孔114的共振频率高的情况下,当第二节流孔共振时,第一节流孔114成为堵塞状态,工作液停滞。因此,第二节流孔的工作液,在作为主液室112侧的开口部的第一开口124近旁,因第一节流孔114的停滞了的工作液而受到流动阻力,工作液不如期待的那样流动,有时不能发生作为本来的目的的那样的第二共振,所以要求能够正确而且细微地控制第二共振。
因此,本申请以这样的课题的解决为目的。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液封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安装在振动源侧的第一安装构件1;被安装在振动被传递侧的第二安装构件2;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主体部3,并形成将此弹性主体部作为壁的一部分的液室,将此液室内由分隔构件11划分成主液室12和副液室13,并且将这些主液室与副液室之间由在规定的输入振动中产生第一共振的第一节流孔14连通,而且在分隔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为了吸收主液室的内压变化而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分隔构件30;
在前述分隔构件11上设置第二节流孔50,该第二节流孔50连通前述主液室12与副液室13,以与前述第一节流孔14的第一共振不同的频率进行第二共振,由前述弹性分隔构件30的一部分开闭此第二节流孔50,并且,
前述分隔构件11在外周部具备前述第一节流孔14,而且具备作为其主液室12侧的开口的第一开口24;
前述第二节流孔50,与前述第一节流孔14分离地另外地形成,而且作为其主液室侧的开口的第二开口25与前述第一开口24另外地形成。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二节流孔50形成在前述第一节流孔14的内侧,前述第二开口25也形成在前述第一开口24的内侧。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被作为发动机支架构成,前述第二节流孔在怠速振动区域中进行共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未经山下橡胶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2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蒸发器
- 下一篇:荧光体、荧光体的制造方法及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