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12169.5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范锡生;范湘生;左求明;姚磊;龚静;张强;林美连;黄春明;孙献智;刘梦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4061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孔陶瓷滤板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过滤机使用的过滤介质为微孔陶瓷滤板,它利用抽真空原理使悬浮状物料中的水透过陶瓷滤板微孔被抽走,而固体物料被陶瓷滤板表面的微孔阻断吸附在微孔陶瓷滤板表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陶瓷过滤机在固液分离领域和传统过滤机相比具有节能、高效、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微孔陶瓷滤板为陶瓷材料烧制的扇形板体,板体内部为空腔状,空腔的腔壁设置有用于抽滤的水嘴。作为关键部件的微孔陶瓷滤板,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过滤效果的关键参数:陶瓷板水通量和真空度检测起来很繁琐,不方便。虽然也有检测设备检测,但是效率低,影响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滤板检测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可对滤板的正负水通量进行快速的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实施:一种滤板检测装置,包括一水槽,水槽内放置待检测的滤板,滤板的水嘴与分别检测滤板正、负压水通量的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和/或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相连接;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包括水泵以及连接水泵出水口与滤板水嘴的第一管道组件,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包括真空泵、真空泵抽气口与滤板水嘴之间设置的真空桶以及依序连通连接滤板、真空桶、真空泵的第二管道组件,第一、二管道组件上均设置对管道内水流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计,第一管道组件上还设有对管道内水压进行测定的水压计,真空桶上设有对桶内气压进行测定的气压计。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过滤板检测装置,通过正、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检测,在构成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水泵向滤板内腔通入一定压力的压力水,通过水压计和流量计读出此时的水压力和流量,即可测得滤板的正压水通量,在构成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真空泵对滤板内腔进行抽取一定真空时,通过气压计和流量计读出此时的真空度和水流量即可测定滤板的负压水通量,从而实现对滤板正、负压水通量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采取的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滤板检测装置,包括一水槽11,水槽11内放置待检测的滤板12,滤板12的水嘴与分别检测滤板12正、负压水通量的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和/或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相连接;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包括水泵21以及连接水泵21出水口与滤板12水嘴的第一管道组件;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包括真空泵31、真空泵31抽气口与滤板12水嘴之间设置的真空桶32以及依序连通连接滤板12、真空桶32、真空泵31的第二管道组件;第一、二管道组件上均设置对管道内水流流量进行测定的流量计13,第一管道组件上还设有对管道内水压进行测定的水压计22,真空桶32上设有对桶内气压进行测定的气压计33。上述方案中通过第二管道组件使得滤板12的水嘴与真空桶32的气液入口相连通连接、真空桶32的抽气口与真空泵31的抽气口相连通连接。通过正、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转换,在构成正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水泵21向滤板12内腔通入一定压力的压力水,通过水压计22、流量计13读出此时的水压力和流量,即可测得滤板12的正压水通量,在构成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的真空泵31对滤板12内腔进行抽取一定真空时,通过气压计33、流量计13读出此时的真空度和水流量即可测定滤板的负压水通量,从而实现对滤板12正、负压水通量的快速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具体的方案为,水泵21的出口与滤板12的水嘴之间还设置有对水流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23。水压计22设置在过滤装置23出口与流量计13之间的管道上。防止水泵21打出水中的杂质造成滤板12内腔堵塞,影响正压水通量的检测和滤板12的质量。
为了减小设备成本,进一步的方案为,正、负压水通量检测机构共用一个流量计13,流量计13的进水管口分别通过第一、二连接管131、132与水泵21的出水口以及滤板12的水嘴相连通连接,流量计13的出水管口分别通过第三、四连接管133、134与真空桶32的气水入口以及滤板12的水嘴相连通连接,第一、二、三、四连接管131、132、133、134上分别设置对其各自管道的通闭状态进行转换的第一、二、三、四阀门13a、13b、13c、13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21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