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饮料吸管及饮料吸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1979.9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0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棠 |
主分类号: | A47G21/18 | 分类号: | A47G2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胡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吸管 吸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饮料吸管及饮料吸取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饮料产品一般是事先对饮料进行调味,饮料调味后再通过普通的吸管进行吸取,现有的饮料吸取方法具有如下缺陷:
1、在饮用时,一瓶(杯)饮料只能提供一种口味,饮用者中途无法更换饮料的口味,无法满足饮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2、对于事先调制的饮料,其携带不方便。
3、在饮用前需要事先对饮料进行调制(包括事先由生产厂商进行调制,或者由饮用者在饮用前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饮料调制好之后须尽早饮用,以免变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饮料吸管及饮料吸取方法,本发明携带更方便,可以满足饮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且在饮用前不需要事先调制,饮用时更方便。
其技术方案如下:
饮料吸管,包括包装管体,包装管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过液口,两个过液口之间形成调料容纳腔,在调料容纳腔内放置有颗粒调味物料,颗粒调味物料的尺寸大于过液口的尺寸。
饮料吸管,包括包装管体,包装管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过液口,两个过液口之间形成调料容纳腔。
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包装管体包括管主体及两个端部塞体,两个端部塞体分别塞入管主体的两端。
所述过液口设于端部塞体上。
所述过液口设于端部塞体与管主体之间。
所述管主体至少在调料容纳腔处为透明。
饮料吸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装有颗料物料的包装管体的一端置于水中;口部通过第一个过液口吸取水,水通过第二个过液口进入包装管体的调料容纳腔内,水将调料容纳腔内的颗粒调味物料缓慢溶解;溶解有颗粒调味物料的水通过第二个过液口进入口部。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原理、效果等进行说明:
1、在该饮料吸管的包装管体内设置有调料容纳腔,其内放置有调味的颗粒调味物料,采用该饮料吸管吸取饮料时,可以直接将该饮料吸管插入水中即可饮用,如果需要更换饮料的口味,可以直接更换带有另外颗粒调味物料的饮料吸管即可,该饮料吸管可以满足饮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2、饮用者在饮用前不需携带特定口味的饮料,只需携带特定口味的饮料吸管即可,携带更方便。
3、饮用者在饮用前,不需事先对饮料进行调制,饮用者将饮料吸管插入水中吸取时即可进行调味,使用也更方便。
4、所述包装管体包括管主体及两个端部塞体,在颗粒调味物料使用完毕之后,取出端部塞体,可以再次向管主体内放入颗粒物粒,以实现包装管体的重复利用,减少浪费。
5、所述管主体至少在调料容纳腔处为透明,在吸取饮料时,水在管主体内形成水流,颗粒调味物料在水流的冲托作用下会在管主体内运动,饮用者可以通过透明的管壁观察到颗粒调味物料的运动,提高饮用时的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饮料吸管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管主体,11、调料容纳腔,20、端部塞体,30、过液口,40、颗粒调味物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饮料吸管,包括包装管体,包装管体的两个端部分别具有过液口30,两个过液口30之间形成调料容纳腔11,在调料容纳腔11内放置有颗粒调味物料40,颗粒调味物料40的尺寸大于过液口30的尺寸。
其中,所述包装管体包括管主体10及两个端部塞体20,两个端部塞体20分别塞入管主体10的两端,所述过液口30设于端部塞体20上(所述过液口30也可设于端部塞体20与管主体10之间)。
所述管主体10整体为透明。
采用该饮料吸管后,其使用方法如下:
将装有颗料物料的包装管体的一端置于水中;口部通过第一个过液口30吸取水,水通过第二个过液口30进入包装管体的调料容纳腔11内,水将调料容纳腔11内的颗粒调味物料40缓慢溶解;溶解有颗粒调味物料40的水通过第二个过液口30进入口部。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在该的包装管体内设置有调料容纳腔11,其内放置有调味的颗粒调味物料40,采用该饮料吸管吸取饮料时,可以直接将该饮料吸管插入水中即可饮用,如果需要更换饮料的口味,可以直接更换带有另外颗粒调味物料40的饮料吸管即可,该饮料吸管可以满足饮用者的多样化需求。
2、饮用者在饮用前不需携带特定口味的饮料,只需携带特定口味的饮料吸管即可,携带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棠,未经陈炳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9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街道防臭排水装置
- 下一篇:手术室整体式局部洁净空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