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1848.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王建新;刘森;王浩;盛长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4 | 分类号: | G05B19/4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免 数控 加工 输入 刀具 半径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控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主要应用于数控车削、数控铣削等应用数控轮廓编程方式进行的机械加工。
背景技术
在数控加工中,按照编程方式不同,可分为轮廓编程和刀心轨迹编程两种方式。其中,轮廓编程是指按照零件轮廓形状进行编程,之后由操作人员选定合适刀具,手动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后进行数控加工。这种编程方式在针对零件材料较硬或加工余量大、需要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以及零件尺寸要求较严格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通过控制刀具半径补偿值,避免程序的多次编制。但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操作人员失误,错误的输入了刀具半径补偿值,导致零件加工超差或报废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在数控编程中使用本方法,通过运用宏程序有效地避免了因数控操作人员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而导致零件超差或报废的情况,在按时完成零件交付任务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中心根据要加工的零件尺寸计算出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
步骤二:手动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
步骤三:判断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若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大于或等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则执行步骤四;若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小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则执行步骤二;
步骤四:加工中心按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加工零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数控加工领域轮廓编程中,应用此项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数控操作人员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而导致零件超差或报废的情况,如按数控操作人员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几率为2%,公司设有数控设备24台,每天2班、每班平均加工零件数量12件,零件的平均成本为500元,每年有效工作日240天,则每年避免的经济损失为:24×2×12×500×240×2%=138.24万元,因此本专利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 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以采用Φ10立铣刀对零件进行外轮廓铣加工为例,保证零件长度为50±0.05mm,宽度为30±0.10mm,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工中心根据要加工的零件尺寸计算出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
加工零件外轮廓时: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具实际的半径+加工零件轮廓尺寸中最小下偏差值的一半,即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5-0.05/2=5-0.025=4.975mm;
步骤二:手动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
步骤三:判断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若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大于或等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则执行步骤四;若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小于理论刀具半径补偿值,则执行步骤二,重新手动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避免误输入;
步骤四:加工中心按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加工零件。
本实施方式的避免数控加工中误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方法,可以在机床控制系统中实现,具体如下:
在数控程序首部,主体程序开始之前的程序段,插入一条指令代码,通过这条指令代码,找到当前刀具的补偿值地址;针对不同型别的机床,刀具半径补偿值的指令代码是不同的,在西门子系统中指令为$TC-DP6[1,1]=R1,其中括号中的第一个1为刀沿号,第二个1为刀位号,R1为西门子系统中的变量,将实际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赋予系统中的R1;在法那克系统中指令为G10L12P01=[#1],其中P01中的01为刀位号,#1为法那克系统中的变量,将实际手动输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赋予法那克系统中的#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沟积水报警器
- 下一篇:煤气罐余量智能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