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1112.3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5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宋修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动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1/06 | 分类号: | C08L51/06;C08L23/08;C08L23/28;C08L97/02;C08L29/04;C08L75/04;C08L75/06;C08K3/3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发泡 塑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
背景技术
塑料废品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缺乏成熟可靠的技术、以经济有效的方法规模化地对回收的塑料制品加以综合利用。白色污染己成为当前危害社会环境的世界性公害,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开发和应用降解塑料,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下而分解的塑料材料。
发泡成型是使塑料产生微孔结构的过程,几乎所有的热固性和热塑性塑料都能制成泡沫塑料,常用的树脂有聚苯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脲甲醛、酚醛等。若绝大多数气孔是互相连通的,则称为开孔泡沫塑料;如果绝大多数气孔是互相分隔的,则称为闭孔泡沫塑料。
在塑料发泡材料方面,尤其用作防护的包装,人们越来越感到需要用满足生物降解需要的材料替代发泡聚苯乙烯。由于它们的生物降解性和抗静电性能,淀粉基材料就可以代表一种有价值的选择对象。但是,这些产品的使用性能在价格、 脆性方面还不能比得上聚苯乙烯,在低温度情况下引起的脆性是本产品的缺陷。
我国是世界产麻大国,麻资源丰富。亚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纤维白而有光泽,吸水性好,供制麻布、麻袋、绳索和地毯等用。通常,人们主要利用麻的韧皮纤维部分作为纺织品的纤维原料,或者利用短切麻纤维通过热压模塑等工艺制备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而鲜麻经剥制其韧皮纤维后的麻茎秆则被当作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如何将亚麻和热塑性聚合物等成分很好的融合,制得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具有良好回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发挥生物降解与光降解双重作用。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40-50份、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20-30份、热塑性聚合物15-20份、氯化聚乙烯4-6份、亚麻茎秆粉20-30份、聚乙烯醇30-40份、聚乙烯蜡3-5份、铝锆酸酯偶联剂1-1.5份、抗氧化剂1010 0.6-0.8份、光敏剂0.5-0.7份、滑石粉3-5份。
上述的热塑性聚合物为衍生自二羧酸、乙烯与乙烯醇、脂肪族聚氨酯、聚氨酯一聚酰胺、聚氨酯一聚酯共聚物中的一种。
上述的光敏剂为二苯甲酮、硬脂酸铁与乙酰基丙酮钴按照重量比为3:1-2:2组成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的麻茎秆粉与热塑性聚合物等成分的融合,同时利用滑石粉等填料的增强作用,协同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和耐热性。
2、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3、本发明发挥生物降解与光降解双重作用,对于不易生物降解的共聚物通过光降解进行处理,而对于聚乙烯醇,通过生物降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40份、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20份、乙烯与乙烯醇15份、氯化聚乙烯4份、亚麻茎秆粉20份、聚乙烯醇30份、聚乙烯蜡3份、铝锆酸酯偶联剂1份、抗氧化剂1010 0.6份、二苯甲酮、硬脂酸铁与乙酰基丙酮钴按照重量比为3:1:2组成的光敏剂0.5份、滑石粉3份。
实施例2
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45份、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25份、聚氨酯一聚酰胺18份、氯化聚乙烯5份、亚麻茎秆粉25份、聚乙烯醇35份、聚乙烯蜡4份、铝锆酸酯偶联剂1.2份、抗氧化剂1010 0.7份、二苯甲酮、硬脂酸铁与乙酰基丙酮钴按照重量比为3:2:2组成的光敏剂0.6份、滑石粉4份。
实施例3
一种可降解发泡塑料,其特征在于,原料各组分按照重量份组成如下: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50份、乙烯一丙烯酸共聚物30份、聚氨酯一聚酰胺20份、氯化聚乙烯6份、亚麻茎秆粉30份、聚乙烯醇40份、聚乙烯蜡5份、铝锆酸酯偶联剂1.5份、抗氧化剂1010 0.8份、二苯甲酮、硬脂酸铁与乙酰基丙酮钴按照重量比为3:2:2组成的光敏剂0.7份、滑石粉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动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动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11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