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升降偏转轮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10634.1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韦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4 | 分类号: | B66F3/2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邓晓安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升降 偏转 轮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轴,特别是一种先进的液压升降偏转轮轴。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交通事业高速发展过程中,汽车拥有量日益日益剧增,而城乡公共和私人停车场地及位置却极有限,尤其是现有普通的汽车轮轴技术结构及其停车方式占地多,停车面积浪费大,且场地狭窄和两车前后间距较小的地位又无法转向与入位停靠,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明了普通轮轴伸缩式技术,但此类普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理想,人们一直亟待加以改进、提高、创新与发展。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技术结构精巧、优质多能广用、高效节能环保和制用综合性价比极高的汽车偏转轮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普通汽车轮轴偏转设置技术短缺和汽车停放社会化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技术结构超前、优质多能广用、偏转液压提升、横向停靠顺畅、车位利用充分、即速安全耐用、设置操作便利、高效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和制用综合效益与社会效益甚佳的液压升降偏转轮轴。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升降偏转轮轴,包括主体、附体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车轮胎、车轮毂、车轮轴、驱转杆、主驱轴、液压筒、液压杆、驱动齿,所述括车轮胎设置于车轮毂外侧,所述车轮毂设置于车轮胎内侧和中间设有车轮轴通孔,所述车轮轴外端设置于车轮毂通孔中和内端外侧设有卡槽及末端设有锥齿置于驱转杆凹岔口中,且卡槽与锥齿之间外侧设有驱齿,所述驱转杆设置于固定板上侧和液压筒下侧及车轮毂一侧,且一端设有放置车轮轴内端的凹岔口和凹岔口上侧设有驱转栓通孔,以及另一端开有主驱轴通孔并与凹岔口底侧相通,所述主驱轴设置于驱转杆通孔中和内端设有与车轮轴锥齿吻接并可根据需要进位接触或退位不接触车轮轴锥齿端的圆台形齿坑,所述液压筒设置于驱转杆上侧和内侧容置液压杆及下侧壁与液压管内端连通,所述液压杆设置于液压筒中,所述驱动齿设置于驱转杆凹岔口下侧和与之内端外侧驱齿吻接;
所述附体包括轮毂栓、固定板、液压管、驱转栓,所述轮毂栓卡置于车轮轴外端,所述固定板设置于驱转杆下侧,所述液压管设置于驱转杆上侧中和上端与液压筒下侧壁连通,所述驱转栓设置于驱转杆上侧通孔中和下侧与车轮轴外侧卡槽接触。
由于采取上述技术结构方案,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液压升降偏转轮轴,主要是采用超前综合设计理念与技术结构,将现有普通汽车轮轴偏转设置技术结构滞后、性能低实用差、伸缩式能效低、制用成本偏高、入位速度较慢、安全准确率低、质量差寿命短等弊端,进行综合分析、剔除、揉和、优化与提高,设计成由主体和附体的轮胎、轮毂栓、轮毂、轮轴、固定板、驱转杆、液压管、液压筒、液压杆、驱转栓等有机综合构成的高效汽车偏转轮轴,促成本发明具有设计技术结构超前、优质多能广用、偏转液压提升、横向停靠顺即、车位利用充分、即速安全耐用、设置操作便利、高效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和制用综合效益与社会效益甚佳等效能,其设置可节省停车位和提高交通停车管理效率比现有普通汽车伸缩偏转设置技术高50%以上。因此,其推广利用综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为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液压升降偏转轮轴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压升降偏转轮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压升降偏转轮轴的偏转液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1-车轮胎,2-轮毂栓,3-车轮毂,4-车轮轴,5-固定板,6-驱转杆,7-主驱轴,8-液压管,9-液压筒,10-液压杆,11-驱转栓,12-驱动齿。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液压升降偏转轮轴,包括主体、附体两个部分,其主要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车轮胎1、车轮毂3、车轮轴4、驱转杆6、主驱轴7、液压筒9、液压杆10、驱动齿12,
所述括车轮胎1设置于车轮毂3外侧,其主要作用是承受所述其它相关主体与附体,
所述车轮毂3设置于车轮胎1内侧和中间设有车轮轴4通孔,其主要作用是支持车轮胎1和车轮轴4,
所述车轮轴4外端设置于车轮毂3通孔中和内端外侧设有卡槽及末端设有锥齿置于驱转杆6凹岔口中,且卡槽与锥齿之间外侧设有驱齿,其主要作用是驱转车轮毂3和车轮胎1,
所述驱转杆6设置于固定板5上侧和液压筒9下侧及车轮毂3一侧,且一端设有放置车轮轴4内端的凹岔口和凹岔口上侧设有驱转栓11通孔,以及另一端开有主驱轴7通孔并与凹岔口底侧相通,其主要作用是设置车轮轴4和主驱轴7及液压管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06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卤阻燃超韧型聚碳酸酯材料
- 下一篇:多功能自控高效车玻雨雾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