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710557.X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蓝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56 | 代理人: | 许玉顺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带 收紧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展不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作用,对人类的生活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便利性是飞机、轮船和火车所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拥有小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安全带有缓冲作用,当车辆发生碰撞或者紧急制动时,安全带能够有效避免和减轻伤害,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驾车佩戴安全带,发生意外时可以挽救40%以上的生命。安全带是车辆必备的安全系统,是驾驶员的生命带。
传统安全带受力面积太小,可能在保护乘客的同时挫伤其颈部皮肤,甚至压迫肋骨,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伤害。
如何减小或者避免在碰撞过程中,安全带给驾驶员或者乘客带来的人身伤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包括:
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包括外部织物层和内部垫层,所述内部垫层为安全气囊,所述外部织物层的边沿为撕裂口,通过缝制闭合;
测距雷达,设置在车辆前后保险杠和侧面门柱上,输出测距信号;
模数转换器,连接到所述测距雷达,将所述测距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
用于收紧安全带的电动卷收器;
控制器,连接到所述模数转换器,当所述测距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动卷收器收紧安全带;
安全气囊启动装置,当车内前排安全气囊启动时,同时启动所述内部垫层安全气囊。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32位DSP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32位定点DSP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控制器为TMS320F2812DSP处理器。
可选地,所述模数转换器为DSP处理器内部模数转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在车辆前后保险杠和侧面门柱上的测距雷达输出测距信号,当测距信号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卷收器将安全带收紧,受到碰撞导致车内前排安全气囊启动时,同时启动安全带内部垫层的安全气囊,更好的保护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头部和颈部,更大的接触面积也减轻了乘客胸腔承受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传统安全带受力面积太小,可能在保护乘客的同时挫伤其颈部皮肤,甚至压迫肋骨,给驾驶员和乘客带来伤害。
本发明通过设置在车辆前后保险杠和侧面门柱上的测距雷达输出测距信号,当测距信号达到预设值时,通过控制器控制卷收器将安全带收紧,受到碰撞导致车内前排安全气囊启动时,同时启动安全带内部垫层的安全气囊,更好的保护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头部和颈部,更大的接触面积也减轻了乘客胸腔承受的压力。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带收紧控制装置,包括:安全带50,所述安全带包括外部织物层和内部垫层,所述内部垫层为安全气囊,所述外部织物层的边沿为撕裂口,通过缝制闭合;测距雷达11,设置在车辆前后保险杠和侧面门柱上,输出测距信号;模数转换器12,连接到所述测距雷达,将所述测距信号转换为数字形式;用于收紧安全带的电动卷收器40;控制器30,连接到所述模数转换器,当所述测距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电动卷收器收紧安全带;安全气囊启动装置20,当车内前排安全气囊启动时,同时启动所述内部垫层安全气囊。
本发明的安全带与其它安全带相同,在汽车减速时固定住乘客。不过,它的作用面积更大更厚实一些,安全带内部包裹着一些垫层。当汽车受到强烈的冲击时,车内安全气囊弹出,同时冲撞的作用力也激活了安全带内部物体形态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蓝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未经青岛蓝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市南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10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