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约化柳树漂浮育苗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9496.5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东;杨肖娥;丁哲利;赵凤亮;曾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化 柳树 漂浮 育苗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与育苗领域,涉及一种集约化柳树漂浮育苗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柳树为重要的资源植物,全世界约有330~500种。柳树有多种用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如柳树可以加工成板材,用于造纸等;柳树速生,生物量大,可作为生物能源材料,如蒿柳、毛枝柳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柳;柳树叶营养价值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等;许多柳树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如垂柳、龙爪柳、银芽柳、花叶杞柳等。作为先锋树种,柳树能适应恶劣的生境,如阴暗潮湿、淹水、干旱、高盐、营养贫瘠等。柳树速生,极易无性繁殖,萌芽更新能力强,可一次栽培多年收益,通过短轮伐期高密度化集约化栽培获得更大生物量,根系深(通过根际过滤和植物固定方法修复土壤和地下水),蒸腾效率高(有利于土壤和水体污染去除),营养元素吸收与利用率高(修复氮、磷富营养化水体)。近些年来,柳树已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工程中,如复合农林业、水土保持与环境修复等,取得显著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传统柳树育苗和栽培包括直接插杆法、裸根苗法和种子育苗法。直接插干造林,是直接用柳树枝条和枝杆扦插造林,一般适用于立地较好的土壤条件,此方法需要土地精耕与精作,而且需要大量枝条,成活率受土壤条件影响。目前,在我国,生产上仍采用先在苗圃育成大苗(一般为1~2年生),然后再起苗移栽造林,此法具有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生长势好等优点,仍是生产上主要造林方法。种子育苗法,一般仅限于柳树育种方面,生产上很少涉及。柳树主要栽培于恶劣的生境,如贫瘠土壤、易涝的平原、滩涂、沼泽等,这些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种苗质量,才能保证较高的成活率等,所以仍需提高种苗质量来保证成活率及生长势。由于我国生产上仍提倡以培育1、2年柳树裸根苗移栽营林为主,这需要大规模繁殖柳树裸根苗。然而,常规田间育苗(主要是常规土培育苗)有诸多缺点,占用空间大,需要挤占用土质较好的可耕地;劳动强度大,扦插需要大量人力,而且起苗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育苗周期长,管理成本高等缺点。
营养液漂浮育苗技术是一种在农产物上广泛运用并推广的育苗方法,如烟草、棉花等作物上已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约化柳树漂浮育苗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采集当年生无病虫害、芽饱满的柳树枝条,剪成长度为10~15cm插穗,插条末端斜剪;把剪好的插穗按50支一捆捆好,放在自来水中浸泡2d (中间换3次水),使插穗吸足水分;
(2) 把浸好的插条按15×10cm行株距扦插在厚度3cm酚醛泡沫板( PF板)上;
(3) 制备营养液,
营养液1配方:由1 mmol/L 硝酸钙、 1.25 mmol/L 硝酸钾、0.5 mmol/L 硫酸镁、0.5 mmol/L 磷酸二氢铵、25 μmol/L铁盐(Fe-EDTA)、硼酸 1.43mg/L、氯化锌 0.06mg/L、氯化铜 0.003mg/L、氯化锰0.01mg/L、钼酸钠0.02mg/L组成;
营养液2配方:由0.86g/L农业应用平衡复合肥 ((44%) N-P-K比例为13-10-21),6.74mg/L铁盐(Fe-EDTA)、1.43mg/L硼酸、0.06mg/L氯化锌、0.003mg/L氯化铜、0.01mg/L氯化锰、0.02mg/L钼酸钠组成;
(4) 建造漂浮育苗池,一般育苗池深度为20~30cm,长度与宽度视空间而定;
(5) 把带有插穗的PF板平放在育苗池中;
(6) 维护管理,育苗池中先用自来水或河水,目的促进插条生根与萌芽;待苗生根后,将自来水或河水更换成营养液,选择其中的一种营养液配方,每14d更换1次营养液;营养液培养维持3月,保持一个插穗一个芽。3个月后,保持一个插穗一个芽,地径为约0.5cm,苗高度为1.5~2.0m。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方法在柳树集约化育苗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漂浮育苗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9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把手组件和不对称把手
- 下一篇:剖布机摊布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