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充电架的数据收发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8867.8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7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彭云;王官升;彭建成;李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裕隆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7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充电 数据 收发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矿灯的智能充电架的辅助装置,具体为智能充电架的数据收发模组。
背景技术
智能充电架在给锂电矿灯充电时,充电的一些数据(电池充电、充满、取走、充电使用控制、充电电压等)能够被采集板采集到,但是采集板采集到的数据无法传到上位机,因此对矿灯充电的状况不能进行规范化管理,不能合理的利用锂电池,甚至会减少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矿工的安全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锂电矿灯充电时的数据不能传输到上位机的问题,提供了智能充电架的数据收发模组。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智能充电架的数据收发模组,包括供电电路、振荡电路、拨码开关电路及485通讯电路,其中供电电路包括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负极接地,正极通过工作指示灯LED3和第四十一电阻R41接地,开关电源正极还和第一晶体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晶体二极管D1的负极和型号为L1117T的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第一晶体二极管D1的负极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通过并联的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接地,电源变换模块U1的接地端接地;
振荡电路包括型号为STM32F101的 单片机、型号为W5100的网络芯片和型号为11FB-05NL的网络放大器T1,单片机的第9管脚、24管脚、36管脚、和48管脚都和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连接,第8管脚、23管脚、35管脚和47管脚都接地,第5管脚和第6管脚之间连接有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两端还并联有第一晶振Y1,第一晶振Y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接地,第20管脚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第44管脚通过第五电阻R5和双选开关K的一选择端连接,双选开关K的另一选择端接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双选开关K的公共端接地,单片机的第30管脚和第31管脚还分别和编程接口P1的第3管脚和第2管脚连接,编程接口P1的第1管脚接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第4管脚接地;
网络芯片的第31管脚通过第十二电阻R12和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连接,第13管脚、14管脚、17管脚、32管脚、43管脚、68管脚、4管脚、10管脚、77管脚、34管脚、35管脚、36管脚、37管脚、63管脚、64管脚和65管脚都接地,第66管脚通过第十五电阻R15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和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连接,第73管脚通过第十四电阻R14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和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连接,第1管脚通过第十三电阻R13和第十六电阻R16接地,第12管脚、18管脚和44管脚接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第2管脚通过第一电感L1和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连接,第7管脚和74管脚都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还都通过第二电感L2和第四电容C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11管脚、15管脚、16管脚、33管脚和69管脚都连接在第二电感L2和第四电容C4之间,第四电容C4两端还并联有第五电容C5,第75管脚和76管脚之间连接有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三电阻R33两端还并联有第二晶振Y2,第二晶振Y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十五电容C15和十四电容C14接地,网络芯片的第30管脚、29管脚、28管脚和27管脚分别和单片机的第14管脚、15管脚、16管脚和17管脚连接,第59管脚和单片机的第7管脚连接,第56管脚和单片机的第18管脚连接;
网络放大器T1的第1管脚通过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且和网络芯片的第8管脚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第2管脚接电源变换模块U1的输出端,第3管脚通过第十七电阻R17连接在第十九电阻R19和第八电容C8之间,且和网络芯片的第9管脚连接,第7管脚和第2管脚连接,且通过第七电容C7接地,第6管脚通过第二十电阻R20和第九电容C9连接,且和网络芯片的第5管脚连接,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8管脚通过第十八电阻R18连接在第二十电阻R20和第九电容C9之间,且和网络芯片的第6管脚连接,第9管脚和通信接口J1的第6管脚连接,第11管脚和通信接口J1的第3管脚连接,第14管脚和通信接口J1的第2管脚连接,第16管脚和通信接口J1的第1管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裕隆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同裕隆环保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8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