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8827.3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0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忠;张丛生;史然峰;李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00 | 分类号: | C09D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 产品 划线 标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相关的核安全法规和核电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条件,应用到核电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标记材料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其中,机加划线用标记材料要求必须标识清晰、能够去除。特别是出于核电站安全性的考虑,对于标记材料的某些化学成分含量有着严格的限制。如果这些元素含量超标,产品极易发生腐蚀失效,而引起质量问题,将会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常规产品机加划线标记一般采用无机染料龙胆紫,这种染料经检测其中的Cu、Na、Cl、S含量严重超标,不符合相关的核安全法规和核电产品对于标记材料的特殊要求。同时机加划线的金属表面光滑度较高,无机染料本身的附着力较低,导致存在着标识不清、不易去除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及制备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30~40的丙烯酸树脂,8~10的酞青蓝,0.05~0.20的聚乙二醇,0.5~2的OP表面活性剂,30~40的醋酸丁酯,15~20的丁醇。
一种所述的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重量份数为30~40的醋酸丁酯加入到反应器中,开动搅拌器,控制转速为50转/min,然后依次将重量份数为30~40的丙烯酸树脂、8~10的酞青蓝、0.05~0.20聚乙二醇缓缓加入到反应器中,每加入一种原料都充分搅拌至分散均匀,待上述成分充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重量份数为15~20的丁醇和重量份数为0.5~2的OP表面活性剂至反应器中,继续搅拌分散至溶液呈蓝色均匀液体,然后进行放料包装。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采用丙烯酸树脂和酞青蓝作为显色的主要成份,由于丙烯酸树脂的侧链的基团可以和酞青蓝中的极性基团进行交联,使显色清晰,光亮丰满;主链是碳-碳键,对光、热、酸和碱十分稳定,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能形成标识清晰、易于去除的膜层;同时染料组成均为有机物,其化学成分中Na、K、Cl、S、F含量大大降低,防止对钢铁表面产生腐蚀,满足了核电产品对标记材料的特殊要求,保证了钢铁的表面质量。具有无毒无害、标识清晰、易于去除等优点。
本发明制备出的标识剂具有划线标识清晰、易于去除的优点,标识剂的化学成分含量达到了核电产品对标记材料的特殊要求,解决了机加划线用标识剂的化学成分含量必须满足特殊要求的技术难题,改变了机加划线标识剂一直采用无机染料的历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30~40的丙烯酸树脂,8~10的酞青蓝,0.05~0.20的聚乙二醇,0.5~2的OP表面活性剂,30~40的醋酸丁酯,15~20的丁醇。
实施例2:
上述的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将重量份数为30~40%的醋酸丁酯加入到反应器中,开动搅拌器,控制转速为50转/min,然后依次将重量份数为30~40的丙烯酸树脂,8~10的酞青蓝,0.05~0.20的聚乙二醇缓缓加入到反应器中,每加入一种原料都充分搅拌至彻底分散均匀,待上述成分充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重量份数为15~20的丁醇和重量份数为0.5~2的OP表面活性剂至反应器中,继续搅拌分散至溶液呈蓝色均匀液体,然后进行放料包装。
实施例3:
所述的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上述核电产品机加划线用的标识剂的化学成分含量如下:
从表中得出,该种标识剂满足核电产品对标识材料的化学成分含量的要求。本发明所用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8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