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08316.1 | 申请日: | 2013-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08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翠月;李丽;卞华;付卫云;杨金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翠月 |
| 主分类号: | A61K36/756 | 分类号: | A61K36/756;A61K36/738;A61K8/97;A61P17/10;A61Q19/00 |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 代理人: | 杨士钧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痤疮 中药 面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或“肺风粉刺”。其临床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颜面、颈、胸及上背等部位,主要表现有黑头或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等皮肤损害,可遗留色素沉着、毛孔扩大甚至形成疤痕。目前,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起居方式的逐渐改变,使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临床研究已发现青春期后痤疮呈上升趋势。痤疮的发病率高,更重要的是影响容颜而对患者造成心理损害,病情严重者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故研究座疮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对美化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口异常角化、毛囊微生物感染及遗传有关,此外,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一般采用抗生素、雌性激素或抗雄性激素、维A酸等药物对症治疗。由于该病属于慢性疾病,因此抗生素长期应用的耐药性、激素疗法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危险性,以及维A酸类药物对皮肤的刺激性、致畸性等,均使得西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接受中医药治疗。
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肺经风热或脾胃湿热壅盛,上熏颜面,郁蒸肌肤而致;或由于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而发。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渐趋深入,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相关研究受到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粉刺”,其发生与年龄、情志、饮食、起居等因素有关,其病机则与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肝经郁热相关,内外治法多种多样。由于目前对本病尚缺乏理想的较为统一的辨证治疗措施,故从不同角度多途径、多层次探讨本病发生发展规律、治疗方法及其作用机理已成为皮肤科领域治疗该病的热门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痤疮的局部治疗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中药面膜包括治疗面膜和修复面膜,其中治疗面膜是由以下药物制成:金银花5~15份、野菊花5~15份、蒲公英5~15份、黄芩5~15份、黄连5~15份、夏枯草5~15份、黄柏10~30份、丹参10~30份、连翘10~30份、紫草10~30份、丹皮10~30份;而修复面膜是由以下药物制成:玫瑰花3~8份、白茯苓5~15份、白术5~15份、白芷5~15份、丝瓜络5~15份。
为得到上述中药面膜,本发明采取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重量份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芩、黄连、夏枯草分别粉碎,过200目筛,混合均匀成超微细粉;将黄柏、丹参、连翘、紫草、丹皮五味药加8倍的水煎煮1.5h,过滤得煎液,再在药渣中加入6倍的水煎煮1.5h,过滤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左右的浸膏;将上述细粉和浸膏混合在一起进行烘干后,再行超微粉碎,包装得治疗面膜;
将上述重量份的玫瑰花、白茯苓、白术、白芷、丝瓜络通过超微细粉碎后,另行包装得修复面膜。
本发明药物选择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黄芩、黄连、夏枯草、黄柏、丹参、连翘、紫草、丹皮进行组合,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共奏疏风清热解毒,祛湿化瘀通络之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翠月,未经张翠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3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