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线调谐器快速调谐阻抗匹配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08267.1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1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泉;邓力鹏;褚孝鹏;李柬;范玉进;曹晓冬;杨松楠;李光;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4 | 分类号: | H04B1/04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莫琪 |
地址: | 30021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调谐器 快速 调谐 阻抗匹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实现快速调谐阻抗匹配的天线调谐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长距离短波通信的应用的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来抗震救中,这种不依靠中继站的通信传输方式,得到了非常大的重视。短波电台的天线由于体积较大,天线辐射单元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长距离的短波电台需要极高的发射功率,由于天线的输入阻抗随周围环境变化较为明显,当天线阻抗发生变化时,发射机与天线之间的阻抗就会变得不匹配。天线与馈线之间的阻抗失配会使馈线送来的部分发射机末级输出功率被天线反射回去,对末级功放的正常工作状态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末级功放发热乃至烧毁,降低了系统的发射效率,存在安全隐患。天线调谐器就是为了调谐天线阻抗和电台输出阻抗之间的匹配,传统的天线调谐器多采用遗传算法等最优解优化算法,运算复杂,消耗计算机的资源多,严重影响天线调谐器的调谐速度。
发明内容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天线调谐器快速调谐的方法,该方法基于阻抗检测和驻波比检测实现,能够实现天线输入阻抗匹配值的快速求解,大大简化优化过程。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天线调谐器快速调谐阻抗匹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阻抗检测提供匹配调谐的初始阻抗值;驻波比检测提供匹配网络的优化的阀值,衡量电路的匹配情况;匹配网络采用п型匹配网络,前п电容C1和电感L采用二进制元件阵列构成,后п电容C2采用固定值;二进制元件阵包括两种电路方式:
电路方式1:由若干支路并联而成,每个支路由开关和电容 串联;
电路方式2:若干个由开关和电感L并联后的支路串联而成;
开关元件由继电器触点实现;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初始阻抗检测,判决是否连接电容C2;
(2) 再次进行阻抗检测,此时的阻抗检测值为;
(3)计算电感L和电容C1的值,根据п型匹配可知,Zin先与电感L进行串联,然后和电容C1并联实现阻抗匹配,根据史密斯圆图,阴影区域部分是需要连接电容C2的区域,空白处的区域只需要L和C1即可进行调节,假设空白区域A点为待调节的阻抗点,通过L和C1进行调节,通过L将A点调节到与归一化导纳实部的圆上,然后通过C1将A点调至阻抗原点,因此可以根据阻抗公式直接得出L和C1的大小;
阻抗与电感L串联;阻抗为:
(1)
可得
(2)
阻抗与电容并联,阻抗为:
(3)
根据 (4)
可得电容C1的大小;
(4)电容C1和电感L的数值,均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取得电感和电容的近似值,根据近似值,计算п型网络电感L和电容C1需要连接的二进制数值;
(5)当通过直接计算获得变换后的匹配阻抗仍没有达到门限VSWR<1.3的要求时,则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微调:
① 如果 R < 50 且 X < 0,则减少 C1增加 L的值;
② 如果 R < 50 且 X > 0,则增加 C1的值;
③ 如果 R > 50 且 X < 0,则减少 C1和 L的值;
④ 如果 R > 50 且 X > 0,则增加 C1减少 L的值;
增加或减小的步进大小由阻抗偏差程度和调谐频段决定,微调达到门限VSWR<1.3后,调谐结束。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天线输入阻抗的快速匹配。调整速度快,运算简单,能够保证调谐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п型匹配网络电路图;
图2、二进制电容元件阵列;
图3、二进制电感元件阵列;
图4、史密斯圆图;
图5、调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8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固化炉供油管道双温控制系统
- 下一篇:空气能和电能结合的供热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