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706264.4 | 申请日: | 2013-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5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魁晓;阜崴;常江;胡俊;李鑫玮;李雪梅;赵珊;魏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2 | 分类号: | G01N21/62;G01N1/28;G05B19/0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水质 急性 毒性 连续 在线 监测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污水处理和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的设备,该设备能实现全自动操作。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设备进行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能完全实现水质连续自动化急性毒性监测。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可以用作生活杂用水、市政绿化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生态补水和农田灌溉等多种用途,可替代等量的新鲜水量。污水的再生利用既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新水源,又可减少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负荷,对缓解水资源紧缺和改善水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再生水原水的城市污水中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非常容易残留在再生水中。调查发现,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病原微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可吸附有机卤化物、消毒副产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这些污染物会带来多种污染,同时会产生包括生物急/慢性毒性效应、生物酶的抑制效应、生物累积效应、化学物质的内分泌干扰活性等不利影响,对整个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巨大危害。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各种微生物,对其个体或群体以至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再生水综合毒性进行检验和监测,确定再生水的有毒化学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水平,对再生水的利用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的监测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现有的监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特别是监测方法较为繁锁,监测效率不够理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及方法,采用样品预处理、样品及菌液泵输送、温控、反应、光电检测、自控及数据显示多组件、多系统、完善配置的组合结构,能实现对再生水的水质急性毒性的适时监测,并提出了一整套操作灵活,监测效果很好的监测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再生水水质急性毒性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其特征是:设有再生水进水管,该进水管与设置的样品储备瓶连通,进水管上设有可控进水泵和过滤器,样品储备瓶上端设有溢流口;设有硫代硫酸钠储液瓶,该储液瓶通过可控投加泵一及三通阀与样品储备瓶的进水管连通;设有渗透压调节液储液瓶,该储液瓶通过可控投加泵二和管路分别与参比反应池和样品反应池连通;设有阳性对照液储液瓶,该储液瓶与样品储液瓶之间设有一个选择通道的可控压阀,并通过该压阀及可控双管投加泵与所述样品反应池连通;设有空白参比液储液瓶,该储液瓶也经过所述同一个可控双管投加泵与所述参比反应池连通;参比反应池及样品反应池置于磁力混合装置上;设有发光菌液储备瓶,该储备瓶通过可控投加泵三和管路分别与参比反应池及样品反应池连通;参比反应池及样品反应池经过输送该两个反应池中反应液的可控泵和管路分别与光子计数装置一和光子计数装置二连通,并分别从光子计数装置一和光子计数装置二通入废液瓶;所述参比反应池及样品反应池设有温控装置一和在线温度传感器一;所述发光菌液储备瓶设有温控装置二和在线温度传感器二;并设有PLC控制器,该PLC控制器与所述的可控投加泵一、二、三、可控压阀和所述可控泵进行开关控制连接;所述在线温度传感器一、二和光子计数装置一、二与PLC控制器进行信号连接。
上述的监测设备,进一步完善和实施的补充方案是:
设有显示器与PLC控制器进行信号和控制连接。
所述渗透压调节液为饱和NaCl溶液。
所述阳性对照液为100mg/L的ZnSO4溶液。
所述空白参比液为纯水。
上述的监测设备的监测方法,其特征是设有以下步骤:
1)准备工作:
(1)开启电源,给所述PLC、可控泵、温控装置和监测设备中所有用电部件供电;
(2)接入要测定的再生水水源,打开再生水进水管,开启可控进水泵给样品储备瓶中灌注水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6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