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705351.8 | 申请日: | 2013-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纪肖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B39/14 | 分类号: | C01B39/14;B01D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热式 沸石晶化 反应 | ||
技术领域
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涉及晶化反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4A沸石的钙交换能力强,是合成洗涤剂易造成富营养化公害的软水助剂STPP(三聚磷酸钠)的理想替代品,是生产环保无磷洗涤剂的软化水助剂。水热全合成法生产4A沸石是用硅酸钠、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经混胶反应,然后再在95±3℃下经过5-7小时的晶化而得到4A沸石。
现有技术的晶化反应是在化工通用的夹层反应罐中进行。夹层反应罐传热面积只是反应罐的罐壁。罐体中央物料与反应罐壁距离最远,反应釜内传热不均匀,不利于晶化反应的进行。晶化过程中无搅拌装置,传热也是不均匀的,因此靠近罐壁处的温度达到了反应温度,而罐中央的温度往往就达不到。反应温度的不均衡影响到4A沸石的晶粒的成长均匀度,进而影响到软化水的能力。
夹层换热的方式会使大量的热由反应罐的外壁传到外空间,散失了热量,致使热能损失。
晶化反应过程,如果用叶片式等搅拌器,由于搅拌叶片的剪切作用极易将混胶后的物料搅碎,影响4A沸石晶粒的成长晶化,但没有搅拌的晶化反应受温度影响,靠近加热壁处反应迅速,远离加热壁处反应不充分,造成结晶不完全。而且电机带动的搅拌装置,由于高传动比减速器一般采用摆线针轮减速器,减速器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造价高、维修难度大、对维修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一般该种减速机有故障时都是更换,造成维护维修成本高,动力消耗也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4A沸石晶化热能利用率高,传热由中间向四周及罐底均匀传递热量。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并且无传热死角、结构简单、动力消耗低、易于安装、成本低廉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包括出料管1、加热微孔2、加热器3、晶化反应釜主体4、晶化反应釜封头5、进料口6、进料口封头7、通气孔8、保温层9、反应釜锥底10、加热管11,其特征在于:晶化反应釜主体4下部连接反应釜锥底10,晶化反应釜主体4上部连接晶化反应釜封头5;
反应釜锥底10底部连接出料管1;
加热管11穿过反应釜锥底10底侧部,加热管11在晶化反应釜主体4中的一端连接加热器3;
加热器3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的中空体,加热器3的外壁上开有加热微孔2;
晶化反应釜封头5上装有进料口6,进料口6连接进料口封头7。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加热器3位于反应釜锥底10中央出料管1上方。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晶化反应釜封头5上装有通气孔8。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晶化反应釜主体4和反应釜锥底10外壁装有保温层9。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6直径为250-300mm。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加热微孔2孔径为1-2mm。
所述的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出料管管径为100~150mm。
有益效果
1、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由于采用直热,也即直接加热方式,热量损失小,节约能源;
2、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的加热器3的外壁上开有加热微孔2,加热微孔中散出的热气泡足以给反应釜内的物料起搅拌作用,而又不会像搅拌叶轮一样将混胶后的物料剪切,影响晶化;
3、由加热微孔2鼓出的气泡,由于加热器3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气泡进入晶化釜后,圆柱形的上部的加热气泡横向运动,下部为圆锥形的加热气泡则朝斜下方运动,直达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底部,因受反应体系液相物料的浮力作用以及物料阻力的作用,再由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底部逐渐上升,不留加热死角,整个反应釜中温度梯度很小,反应均匀;
加热同时加热气泡对反应体系进行微搅拌,节约动力搅拌的动力。
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直热式4A沸石晶化反应釜示意图;
图2:加热器放大图;
图中:1出料管、2加热微孔、3加热器、4晶化反应釜主体、5晶化反应釜封头、6进料口、7进料口封头、8通气孔、9保温层、10反应釜锥底、11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5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断路器触头间动态接触电阻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冰除霜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