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生产再造烟叶的专用抄造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3512.X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15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余红涛;徐广晋;刘建平;关平;王焰;王忠泽;郭维平;曾凡凤;李正武;陈远祥;吕正峰;许江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9/02 | 分类号: | D21F9/02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106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生产 再造 烟叶 专用 抄造机 | ||
1.高效生产再造烟叶的专用抄造机,其特征在于,该抄造机包括有顺序设置的再造烟叶智能成型器(1)、长网成型装置(2)、高效脱水压榨装置(3)、往复式隧道干燥机(4)、再造烟叶单网无绳引纸烘干装置(5)、再造烟叶高涂布率涂布机(6)、再造烟叶一体式隧道干燥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产再造烟叶的专用抄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造烟叶智能成型器(1)包括脉冲衰减罐(1.1)、等压布浆锥管(1.2)、稀释水调节及控制系统(1.3)、湍流发生器(1.4)、箱体(1.5)、上唇板及微调器(1.6)、走台栏杆(1.7);其连接结构为:脉冲衰减罐(1.1)通过设在罐体上的出浆口法兰与等压布浆锥管(1.2)的进浆口法兰(1.2a)连接,等压布浆锥管(1.2)与湍流发生器(1.4)相连接,湍流发生器(1.4)设置在箱体(5)内,湍流发生器根据产品定量在横幅上分成若干区,稀释水调节及控制系统(1.3)设置在等压布浆锥管上方安装在箱体(5)上段,通过稀释水总管上的支管与等压布浆锥管与湍流发生器的连接处的浆料混合区连接,上唇板及微调器(1.6)安装在箱体(1.5)上设置在湍流发生器(1.4)后,走台栏杆(1.7)安装在箱体(1.5)后部;其中:脉冲衰减罐(1.1)包括有筒体结构的罐体(1.1e),支撑罐体的支腿(1.1a),位于罐体下段的进浆锥段(1.1c),设置在进浆锥段底部的进浆口(1.1b),在进浆锥段与罐体中间设置具有射流扩散作用的阶梯扩散孔板(1.1d),该扩散孔板沿其流向孔径呈台阶状递增;在罐体(1.l)顶部设置有顶盖(1.1f),顶盖上配置有压缩空气进气口(1.1g)进行总压力控制,并配置有对罐体进行清洁的清洗水进入口(1.1h),调节脉冲衰减罐总压力的排气口(1.1i),在罐体(1.1e)上还设置有溢流口(1.1j)对浆料液位进行调节,在罐体上设置液位传感器安装口(1.1k);等压布浆锥管(1.2)配置有进浆口法兰(1.2a),在等压锥管段(1.2e)上设置有差压传感器安装口(1.2b),在锥管段上设有的手阀(1.2c)和观察视管(1.2d),在锥管段前段设有流向调节回流口法兰(1.2f);稀释水调节及控制系统3的组成部件及连接结构为:稀释水调节总管安装在等压布浆锥管(1.2)上方固定在在箱体上,稀释水调节总管根据湍流发生器的分区设置有若干稀释水调节支管,每个稀释水调节支管上安装稀释水调节阀,稀释水调节支管与湍流发生器(1.4)连接;湍流发生器(1.4)包括有底条(1.4a)、底板(1.4b)、湍流发生器(1.4c)、支板(1.4d)、集流管束(1.4e),湍流发生器根据产品定量在横幅上分成若干区,底条(1.4a)设置在湍流发生器的底部,底条固定在底板(1.4b)上,集流管束(1.4e)由若干阶梯扩散管组成,该扩散孔板沿其流向孔径呈台阶状递增,湍流发生器(1.4c)是集流管束末端管径最大的管段,其内壁设置有至少两节圆形扩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生产再造烟叶的专用抄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网成型装置(2)包括有支撑成型网的胸辊(2.1),控制浆料上网脱水量的成形板(2.2),成型板后按脱水顺序设置有重力脱水元件案板(2.3)、低真空脱水元件真空湿吸箱(2.5),真空脱水元件真空吸水箱(2.6)及传动辊筒真空伏辊(2.7),承托片基运行及进行滤水的无端环形网带成型网(2.4),驱动成型网运行的驱网辊(2.8),成型网配置有清洁纸边的第一导网辊(2.9),保持成型网张力稳定的网恒张力装置(2.10),对成型网进行张紧操作的紧网器(2.11)、对成型网进行纠偏的校正器(2.12)、对成型网进行支撑的导网辊(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35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