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造烟叶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的热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3268.7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7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余红涛;徐广晋;刘建平;关平;王焰;王忠泽;郭维平;曾凡凤;李正武;陈远祥;吕正峰;许江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2 | 分类号: | F26B21/02;A24B3/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106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造 烟叶 往复 隧道 干燥机 热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再造烟叶干燥设备的热风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中,用于干燥再造烟叶的热风系统均采用气浮烘箱热风系统,且烘箱系统采用单层布置,其弊端是热风系统布置过长,占用场地面积大、土建成本高,并且不适用于目前新型的往复式隧道干燥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系针对现有造纸法再造烟叶干燥热风系统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结构紧凑,并且能够对干燥箱的每对上箱体和下箱体的送风与排风进行独立控制,提高热风使用效率、节能效果好的热风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再造烟叶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的热风系统,该热风系统由至少两层热风循环系统组成,该热风循环系统的层数与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的干燥箱层数相同,每层热风循环系统均设置有排潮风机和与排潮风机连接的外排风管;设有排湿总管、新风补风总管通过各自的排湿支管及新风补风支管与排风管连接,排湿总管、新风补风总管的另一端与气-气热回收装置连接;每层热风循环系统由至少两个热风循环单元构成,热风循环单元的数量与干燥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的数量相同,每个热风循环单元通过排湿支管与排湿总管连接,每个热风循环单元通过新风补风支管与新风补风总管连接;每对烘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配置一套热风循环单元;每个热风循环单元均包括有软连接管、第一风阀、排风管、排风过滤网、送风管、散热器、风机,其中,软连接管设置在烘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的排风口与进风口处,与风机连接的排风管上设置第一风阀,在排风管上安装排风过滤网,风机的排风口连接送风管,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散热器;排湿支管和新风补风支管分别设置在排风管上位于排风过滤网的两侧;在排湿支管上设置有第二风阀;气-气热回收装置与排潮风机连接。
本发明风机的电机设置为变频调速电机;在送风管上设置有风压检测装置及风温检测装置与烘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的进风口相连;风机安装在各自的风机支架上。热风循环系统的层数与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的干燥箱体层数相同,每层热风循环系统由两个以上相互分隔的热风循环单元顺序排列组成。热风循环系统奇数层的风机安装成一列,热风循环系统偶数层的风机安装成一列。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再造烟叶气浮烘箱热风系统单层布置、占用场地面积大、土建成本高的弊端,热风系统采用多层布置,结构紧凑。独立的热风循环单元可对往复式隧道干燥机的每对干燥箱的上箱体和下箱体的送风与排风进行独立控制,提高热风使用效率、节能效果好,有效降低综合成本。由于本发明热风系统采用立体组合方式布置,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热风系统,热风效率高;本发明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排潮风机,2-外排风管,3-往复式隧道干燥机,4-软连接管,5-第一风阀、6-排风管,7-排风过滤网,8-送风管,9-散热器,10-风机,11-风机支架,12-排湿总管12.1-排湿支管,13-新风补风总管,13.1-新风补风支管,14-气-气热回收装置,15-第二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中烟昆船瑞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3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叠纳米线MOS晶体管制作方法
- 下一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共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