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发酵鱼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701064.X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9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苏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康佳龙农牧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4;A23K1/10;A23K1/06;A23K1/16;A23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刘冬梅;罗娟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发酵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配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鱼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不但量越来越大,而且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鱼肉的需求,虽然通常认为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口味好、易于消化吸收的优点,但是鱼肉能达到高的营养价值与饲养过程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饲养所用的饲料,很多养殖户会大力降低养殖成本获取利润,使用价格低,质量差的饲料喂养鱼类,从而影响了鱼肉的品质,影响人们摄取的营养成分。所以配制出成本低,营养价值高,利于鱼类消化吸收的鱼料非常有必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鱼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低成本的原料,简便制备一种营养全面丰富的鱼料,有利于鱼类消化吸收,调节鱼肠道环境,抑制肠道病原菌,提高动物抗病力和免疫力,又可以保持水体的肥、活、嫩、爽,更能促进鱼类生长,提供鱼肉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原料重量组分是:鸡粪80—100、猪粪100—150、玉米粉50—60、24%DDGS酒糟70-90、豆饼30—50、菜籽饼30—50、麦麸40—60、花生麸50—70、骨粉5—7、贝壳粉6—10、鱼多维0.2—0.4、鱼多矿5—8、食盐2—3、啤酒酵母10—15和糖蜜15—20。该原料选取不但成本低,而且营养成分搭配全面均衡,可以把鸡粪和猪粪被视为废弃物的物质充分利用,而且还产生了更加有益的效果,使经过鸡和猪肠胃没能充分吸收的营养成分再利用,又可以减少环境废弃物。
优选的是,本技术方案采用的原料重量组分是鸡粪100、猪粪120、玉米粉55、24%DDGS酒糟80、豆饼40、菜籽饼40、麦麸50、花生麸65、骨粉6、贝壳粉7、鱼多维0.3、鱼多矿6、食盐2、啤酒酵母12和糖蜜18。该优选的组分配伍得更加合理,可以很好地满足鱼类对氨基酸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不管是单类鱼养殖还是混合养殖,只要根据饲养鱼的数量来施放鱼料,通过微生物互相作用和分解,不会产生过度肥化水质,影响鱼类的生长,反而是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下培育的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数是由鲢、鳙易消化与食用的硅藻、隐藻、金藻组成,保持了水体的肥、活、嫩、爽,更能促进鱼类生长。
采用上述的原料重量组分,制备本鱼料的步骤如下:
(1)将24%DDGS酒糟和糖蜜与水80—90份混合均匀得到培养液,然后加入啤酒酵母混合培养微生物菌剂;
(2)将鸡粪加入到微生物菌剂中混合密封发酵时间为15—20天,然后将猪粪加入到发酵堆中混合再密封发酵时间为50—60天,保持发酵堆温度为60—90℃;
(3)将经过步骤(2)的发酵堆开封混合搅拌,并用鼓风机通风时间为30—60分钟;
(4)将豆饼、菜籽饼、麦麸和花生麸分别粉碎过目筛,然后把粉碎物和骨粉、贝壳粉、24%DDGS酒糟、鱼多维、鱼多矿和玉米粉一起加入发酵堆中一起混合均匀并密封发酵3—4天;
(5)将食盐加入发酵堆中混合均匀,并送入60—70℃烘焙机烘干,保留3—5%的水分,并粉碎过目筛,然后制粒即可。本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又能合理保留各物质的营养成分,使鱼料营养价值更高,食盐不但可以补充钠离子,还可以增加味感,提高鱼类的食欲。
优选的是,步骤(2)所述的发酵时间为18天,再密封发酵时间为55天,温度为80℃。选择合理的发酵时间和温度,可以促进鸡粪和猪粪有机物的降解,有利于对鸡粪和猪粪消除致臭物质获取更丰富的营养成分,又能高温有效地杀灭其中病原微生物或病毒。
优选的是,步骤(3)所述的通风时间为50分钟。
优选的是,步骤(4)所述目筛为16目,密封发酵3天。
优选的是,步骤(5)所述目筛为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康佳龙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康佳龙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701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