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7α-羟基甾体酯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8856.6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骆均勇;陶长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5/00 | 分类号: | C07J5/00;C07J75/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曹晋玲;刘雪莲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7 羟基 甾体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甾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17α-羟基甾体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甾体化合物17α-羟基酯化是甾体化合物的一类重要反应。通过酯化可以提高甾体药物的酯溶性,进而提高该类药物的透皮吸收率,例如丁酸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二丙酸酯等;通过酯化后还能进行一系列后续反应,如环索奈德、哈西奈德、地索奈德、布地奈德等的制备过程中17α-去羟基反应。
Michael J.Green,et al.用三氟醋酐进行酯化(J.Med.Chem.,25,1492-1495,1982),该方法所使用的三氟醋酐具有挥发性、刺激性,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局限性。
在式Ⅲ化合物1,3-二恶烷-5-酮环的水解过程中US4377575采用硫酸进行水解;DE2204366采用醋酸进行水解。
文献CN101891797采用原丁酸三甲酯与原丁酸三乙酯进行酯化,再用三氯化铝水溶液、或稀盐酸等进行进行水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17α-羟基甾体酯必须用到强刺激性的三氟醋酐,不适于工业化生产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污染、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制备17α-羟基甾体酯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备17α-羟基甾体酯的方法,将17α,21-二羟基甾体化合物与原酸酯反应,形成含1,3-二恶烷-5-酮环的甾体化合物中间体,再通过水解得到17α-羟基甾体酯。
进一步,所述的原酸酯为式Ⅲ化合物,其中R1为H、CH3、CH3CH2,R2为CH3或CH3CH2。
优选的,水解过程在固体酸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更优选的,所述固体酸为L-谷氨酸。
发明人试验发现,采用17α,21-二羟基甾体化合物与原酸酯反应,可以有效的避免三氟醋酐的强刺激性,且反应生成的1,3-二恶烷-5-酮环可以采用固体酸水解,如L-谷氨酸,反应条件温和。水解完成后通过过滤,L-谷氨酸被回收套用,从而避免了采用硫酸、醋酸等液体酸反应完毕后还需要中和处理的过程,对环境保护有利。
具体的来说,本发明制备17α-羟基甾体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7α,21-二羟基甾体化合物(式Ⅱ)与原酸酯(式Ⅲ)反应生成含1,3-二恶烷-5-酮环的甾体化合物中间体,式Ⅳ:
(2)式Ⅳ化合物在酸条件下水解得到17α-羟基甾体酯,式Ⅰ化合物:
式Ⅰ、Ⅱ、Ⅳ中的左括号为省略的甾体母核结构,环戊烷骈多氢菲的其他部位,在同一反应中母核结构不发生改变。
进一步,所制备的17α-羟基甾体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化合物: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7-丙酸酯。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丙酸酯。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丙酸酯。
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17-丙酸酯。
6α,9α-二氟-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丙酸酯。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7-乙酸酯。
9α-氟-11β,17α,21-三羟基-16β-甲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乙酸酯。
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乙酸酯。
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11,20-三酮-17-乙酸酯。
6α,9α-二氟-11β,17α,21-三羟基孕甾-1,4-二烯-3,20-二酮-17-乙酸酯。
进一步,步骤(1)中的反应是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进行的。
具体的来说,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步骤(1)为:将17α,21-二羟基甾体化合物、原酸酯投入到有机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搅拌反应,反应完毕后,干燥得到含1,3-二恶烷-5-酮环的甾体化合物中间体。优选的,反应温度为40-50℃。优选的,反应时间为2-3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医路康医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88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枸骨皂苷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单茂金属化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