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互连电镀填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97825.9 | 申请日: | 2013-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张俊红;孙琪;曹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768 | 分类号: | H01L21/768;H05K3/42;C25D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互连 电镀 填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镀填充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铜互连电镀填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封装技术中,孔或金属槽的镀铜技术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其与普通镀铜技术有很大不同,其难点在于必须保证铜在孔内优先沉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无缝隙、无孔洞填充,即达到“bottom-up”(自底向上)填充效果。所谓“bottom-up”填充是指孔底的沉积速率大于孔口的沉积速率,而只有在电镀液中添加多种添加剂才会形成这种填充形式。对于孔的铜电镀填充,研究人员已经采取了多种方案进行优化,例如采用正负脉冲电流、优化电镀槽结构以及改变电流密度等。
传统的孔填充是采用定电流的方法,但用此方法电镀铜时孔口的电流密度与孔底的电流密度存在多种情况,因为在电化学曲线上一个电流值有多个电压值与之对应,若孔口的电流密度大于孔底的电流密度容易发生提前封口现象,即使在镀液中加入多种有机添加剂也无法实现良好的孔填充,尤其是深宽比较大的硅通孔。
因此,尽管目前的方法已经在优化铜填充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于如何彻底解决孔内缺陷仍存在一些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研发一种新的电镀填充的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互连电镀填充方法,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不但更有效控制铜互连沟道及通孔内的电流分布,使沟道或通孔底部的沉积电流密度最大化,孔口及表面的电流密度最小,最终实现各种沟道、通孔的超填充,而且随着填充的进行,尽管沟道和通孔的几何形状会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是采用定电位控制,可使孔口的沉积速率始终保持最小,最终实现无缺陷的完美填充。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涉及一种铜互连电镀填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用于孔填充的镀铜液作为电解液,放入三电极体系中,测量其电化学曲线;
步骤(2)根据电化学曲线确定电流峰和电流谷分别对应的电压值;
步骤(3)将具有孔结构的样品作为工作电极放入三电极体系中,其电解液与步骤(1)中的电解液相同,然后施加电压,使孔表面的电压对应于电化学曲线上电流谷对应的电压,通电后,将样品取出;
步骤(4)测量孔截面各处填充铜的厚度,其最厚处对应于电化学曲线上电流峰的位置;
步骤(5)调整镀铜液的浓度,改变其电化学曲线上电流峰和电流谷的位置,使在电镀铜过程中孔表面的电压对应于电化学曲线上电流谷对应的电压,孔底的电压对应于电化学曲线上电流峰对应的电压,便可产生“bottom-up”填充形式,实现无缺陷的孔填充。
优选的,所述用于孔填充的镀铜液包含浓度为0~100mol/L的铜离子、浓度为0~1000ppm的氯离子、加速剂、抑制剂和整平剂,pH值为1~7。更优选的,所述加速剂为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或3-巯基丙烷磺酸;所述抑制剂为聚乙二醇(PEG)或聚丙二醇;所述整平剂为聚亚烷基亚胺、烷基咪唑啉、金胺或贾纳斯绿B(JGB)。
优选的,所述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所述工作电极为贵金属电极;所述辅助电极为惰性电极;所述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银/氯化银电极或汞/氧化汞电极。更优选的,所述贵金属电极为金、银或铂,所述惰性电极为金或铂。
优选的,所述的电化学曲线,指电流-电压曲线;更优选的,所述电流-电压曲线为循环伏安(CV)曲线或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
优选的,所述具有孔结构的样品为表面经过处理后形成孔或槽的样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方法根据镀铜填充电解液阴极电化学的特征极化曲线,采用特殊的三电极体系进行定电位电沉积镀铜。本发明的定电位电镀铜的方法可直接使孔口的电流密度小于孔底的电流密度,而且在填充孔的过程一直保持孔口的电流密度小于孔底的电流密度,最终实现良好的“bottom-up”填充孔形式。本发明不但更有效控制铜互连沟道及通孔内的电流分布,使沟道或通孔底部的沉积电流密度最大化,孔口及表面的电流密度最小,最终实现各种沟道、通孔的超填充,而且随着填充的进行,尽管沟道和通孔的几何形状会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是采用定电位控制,可使孔口的沉积速率始终保持最小,最终实现无缺陷的完美填充。本发明操作简单方便,可广泛用于芯片铜互连沟道、三维叠层 芯片硅通孔以及高密度封装基板通孔的镀铜填充等高端电子制造领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78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