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除尘节能离心通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5513.4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6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梅良荣;夏桂技;曹仁杰;梅振荣;荣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良荣 |
主分类号: | F04D29/70 | 分类号: | F04D29/7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林玉芳;华辉 |
地址: | 5266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除尘 节能 离心 通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除尘净化空气的离心通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高中低压离心通风机,通常是单吸单送模式。也即是,风机的进、出风管均为单通道且与风机叶片一起形成气流通道。因此,将该种风机应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环境,当需要输送混合气体时,气体中的腐蚀性和粘性物质会对风机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的时候会降低风机部件的使用寿命。这一难题在通风行业中一直无法克服,成为本行业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应用于不同行业、不同环境、适应性强且工作效率高的高效除尘节能离心通风机。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离心通风机,包括用于封闭叶轮的风机壳体,所述风机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及排气口,带出入口的上进气管、下进气管、排气管以及气体处理腔室,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分别设于风机壳体前侧壁及后侧壁上且进气口与排气口的中心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排气口外侧设有一带气体出口且使气体向出口聚拢的加速室,所述气体处理腔室设于加速室与排气管之间并将加速室与排气管连通,所述上进气管出口端横向贯穿风机壳体并插接于加速室内以通过加速室将气体导向气体处理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处理腔室的管内壁自气体出口处逐渐向外倾斜以加速气体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处理腔室的管壁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β2,3°≤β2≤10°,管壁长度为338‐3430mm。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室与风机壳体一体成型,该加速室为喇叭形管道,其管内壁自排气口逐渐向内倾斜;喇叭形的开口与排气口连接,喇叭形的底部为气体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加速室的管壁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β1,28°≤β1≤38°,加速室管壁的长度为83‐1000mm。。
进一步地,所述上进气管的出口位于气体出口处且其管外径小于气体出口内径,该上进气管外径的长度为128‐2000mm,气体出口内径长度为156‐2500mm。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处理腔室内设有一用于净化气体的喷雾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上进气管的入口与下进气管的入口连接形成总进气管,该总进气管出口分别与上、下进气管连通,其入口与带处理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上进气管的入口与带处理气体连通,所述下进气管的入口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壳体上的进气口的中心线与风机叶轮轮轴的中心线等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经过多次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在风机电机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能将离心通风机输送的风量增加60%左右。而且,加速室与气体处理腔室结构的完美配合,通过加速室加速其他喷射作用,使气体汇聚在加速室出口处,此时加速喷射中的动压包围着上进气管出口端,由于气体处理腔室的促进扩压作用,将气体引流到气体处理腔室内,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到大气中。特别是,将上、下进气管分开后,当待处理的气体含有腐蚀性或粘性时,可避免离心通风机整体不受影响,从而使离心通风机可应用的范围大为扩大,实用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但并非是对本发明结构的限制,具体分成两个实施例来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其是本实施所涉及的节能离心通风机的结构示意图。该节能离心通风机包括驱动电机101、风机壳体102、进气口103、排气口104、上进气管201、下进气管202、排气管203、加速室30、气体处理腔室40以及喷雾装置6。
带进气口103及排气口104的风机壳体102用于封闭风机叶轮,驱动电机101用于驱动叶轮转动,通过叶轮转动带动气体定向流动。其中,驱动电机101、叶轮以及风机壳体102为离心通风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进气口103与排气口104分别设置在风机壳体102前侧壁及后侧壁上。为了避免气体由进气口103经叶轮等主要风机部件后直接由排气口104排出,进气口103与排气口104的中心点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也就是,进气口103与排气口104高低错开。为了实现最好的效果,进气口103的中心线与风机叶轮轮轴的中心线等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良荣,未经梅良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55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