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听力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4531.0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M·S·佩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迪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H04R3/00;H04R5/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阙华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4 | 代理人: | 陈建春 |
地址: | 丹麦斯***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听力 仪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听力仪器,其包括立体声头戴式耳麦和便携计算装置;所述立体声头戴式耳麦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一传声器、第二扬声器、第二传声器和处理单元。第一和第二传声器分别输出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所述处理单元将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组合为第三电信号并将其通过输出通道传给便携计算装置。便携计算装置优选包括将第三电信号分离为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的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针对个人的听力损失补偿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该应用程序通过第一通道将第一电信号传给第一扬声器,及通过第二通道将第二电信号传给第二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听力仪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实施为听力仪器的音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听力方面具有可能或具有部分听力受损的个人可使用助听器听声音。助听器为可设计成容纳在个人耳朵中的电声装置。助听器为该个人足够地放大声音以能听见声音。个人可能有兴趣通过用助听器而使用具有音频输出的便携电子装置如移动通信装置、音乐播放器等。个人可使便携电子装置与助听器电连接或可直接使用便携电子装置。在两种情形下,个人必须既使用助听器又使用便携电子装置。US2011317858描述了用于环境声音的前端处理并适于由用户佩戴的助听器前端装置。该助听器包括适于收集具有空间多样性的环境声音的第一和第二声音收集器。通过声音收集器收集的声音由声音处理器处理。声音处理器包括用于对第一和第二收集器收集的声音进行波束形成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处理后的声音随后遭受自适应噪声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频系统。该音频系统包括头戴式耳麦和便携计算装置。头戴式耳麦包括第一输出变换器如扬声器、第一传声器、第二输出变换器如扬声器、第二传声器和处理单元。第一传声器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传声器输出第二电信号。处理单元接收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处理单元将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组合为第三电信号。此外,处理单元通过输出通道将第三电信号传给便携计算装置。作为备选,处理单元可配置成经个别(如第三和第四或第一和第二输出)通道传送第一和第二电信号。便携计算装置将第三电信号分离为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例如借助于应用程序(有时记为“APP”),即在便携计算装置上运行的软件程序(或直接接收第一和第二电信号)。便携计算装置和/或应用程序处理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以补偿使用音频系统的个人的听力损失。便携计算装置和/或应用程序通过第一通道将处理后的第一电信号传给第一输出变换器如扬声器,及通过第二通道将处理后的第二电信号传给第二输出变换器如扬声器。在下面,术语“扬声器”用于输出变换器。在实施例中,“扬声器”为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传统(小型)扩音器,前述转换包括产生人听频范围(如在从20Hz到20kHz的范围内)内的空气振动。在实施例中,(输出变换器)扬声器为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人的骨(如颅骨或颌骨)振动的振动器,该振动器例如形成骨锚式助听器的一部分。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通信)通道经无线链路建立。在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通信)通道经有线链路建立。这些链路可根据标准化或专用方案实施。在实施例中,基于使用电磁场的近场性质,无线链路可实施为感应链路。在实施例中,无线链路可基于电磁场的远场性质(辐射场,RF)实施并符合通信标准。在实施例中,通信标准为Bluetooth专门兴趣小组(SIG)规定的标准Bluetooth。在实施例中,通信标准为另一标准或专用协议(如Bluetooth的修改版本,例如修改成包括音频层的Bluetooth低能量)。
除了便携计算装置的一般功能之外,该音频系统还帮助个人将便携计算装置用作助听器。此外,便携计算装置可用作双耳助听器或形成其一部分(例如与头戴式耳麦协作)。优点在于个人不必须结合便携计算装置使用单独的助听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迪康有限公司,未经奥迪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45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