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汤剂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3696.6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8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琴;陈林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文琴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1/16;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原发性 胆汁 肝硬化 中药 汤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生异常。本病绝大多数见于中年女性,起病隐匿缓慢。无症状的患者约占首次诊断的20~60%。其诊断主要是通过生化指标的筛选,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将出现症状,多在2~4年内。早期症状较轻,乏力和皮肤瘙痒为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乏力的严重程度与肝脏的病变程度不相关。瘙痒常在黄疸发现前数月至2年左右出现,少数患者瘙痒和黄疸同时出现。因长期肝内胆汁淤积导致分泌和排泄至肠腔的胆汁减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可有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出现皮肤粗糙和夜盲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出血倾向等。由于胆小管阻塞,血中脂类总量和胆固醇持续增高,可形成黄瘤,为组织细胞吞噬多量胆固醇所致。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建议诊断标准:1、胆汁淤积的生化指标如碱性磷酸酶等升高大于6个月;2、B超或胆管造影检查示胆管正常;3、抗线粒体抗体(AMA)或AMA-M2亚型阳性(AMA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外胆道阻塞性肝硬化症的鉴别诊断);4、如血清AMA/AMA-M3阳性(AMA已发现9种亚型M1-M9),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符合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该病临床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汤剂,成本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高,无毒副作用,适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改变的I至IV期,疗效最好为I至III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汤剂,其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沉香10~14%、木槿花11~15%、泽兰6~9%、茵陈5~9%、陈葫芦瓢5~8%、白茅根4~7%、茯苓4~7%、车前子3~6%、郁金4~7%、炙龟板3~5%、石菖蒲3~6%、麦芽3~5%、桑寄生3~6%、吴茱萸2~5%、王不留行3~5%、茜草3~6%,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高,无毒副作用,适用于病理改变的I至IV期,疗效最佳为I至III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采用沉香、木槿花、泽兰、茵陈、陈葫芦瓢、白茅根、茯苓、车前子、郁金、炙龟板、石菖蒲、麦芽、桑寄生、吴茱萸、王不留行、茜草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副为沉香12.3、木槿花12.2、泽兰7.3、茵陈7.4、陈葫芦瓢7.4、白茅根5.9、茯苓5.9、车前子4.9、郁金4.9、炙龟板4.9、石菖蒲4.4、麦芽4.9、桑寄生4.4、吴茱萸4.4、王不留行4.4、茜草4.4。取上述16味原料总重量为204克,在室温下蒋16味中草药加水至1000~1200ml,浸泡4~6小时,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至60~80分钟,去渣得滤液3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400ml,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ml,共得400ml左右汤药,即制得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药汤剂。装入有刻度的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两次空腹口服,每次服200ml左右,一个月为一疗程,服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减轻,一般需3个疗程。化验血肝功指标恢复正常或好转,再服3个月。第一个月:间隔3天,服7天;第二个月:间隔4天,服6天;第三个月:间隔5天,服5天,以巩固稳定疗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文琴,未经宋文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3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