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与棒材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93605.9 | 申请日: | 2013-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1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君;付艳艳;邹丽娜;于洋;李成林;刘睿;宋晓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1/02;C22F1/18;B21C3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薄观玖 |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强 高韧近 beta 钛合金 材料 及其 制备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与棒材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由于比强度高,可以减轻飞机重量、提高推重比和飞机结构效益,因此作为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中。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得到了广泛应用,对该合金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提出了新的需求。
Ti-1023合金是由美国Timet公司于1971年研制开发,1972年申请专利,其专利号:3802877,名义成分为Ti-10V-2Fe-3Al,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高强高韧近β型钛合金。实验表明:经热处理强化该合金抗拉强度可达到(965~1310)MPa,断裂韧性可达到(35~90)MPa·m1/2,有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关系。Ti-1023合金含有2%Fe元素,在熔炼时易因成分偏析产生“β斑点”,使合金组织不均匀,降低塑性。另外,Ti-1023合金对热处理极为敏感,比如:降低时效温度,将产生脆性ω相,使力学性能有较大波动。VT22合金是前苏联航空材料研究院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开发的一种高合金化、高强度近β型钛合金,名义成分为Ti-5Al-5Mo-5V-1Cr-1Fe。实验表明:退火状态下,VT22合金强度可达到1080MPa,在所有钛合金中退火强度最高;经热处理强化该合金强度可达到(1100~1300)MPa,但未发现更好的工艺制度使VT22合金强度进一步提高。与Ti-1023合金相比,VT22合金Fe和V元素含量减少,通过添加Mo和Cr元素来提高合金淬透性,稳定β相。VST5553合金是俄罗斯以VT22合金为基础上,减少Fe元素含量,提高Cr元素含量而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高强高韧亚稳β型钛合金,名义成分Ti-5Al-5Mo-5V-3Cr-0.5Fe。与Ti-1023和VT22合金对比,Ti-5553合金Fe含量较少,使合金偏析敏感度降低,但不降低强度,其强度高出Ti-1023合金约15%。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及其制备与棒材加工方法。
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所述钛合金具体为Ti-Al-Fe-V-Mo合金,其中各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数为Al:2.5%~3.5%,Fe:0.85%~2.15%,V:3.5%~8.1%,Mo:1.0%~7.5%,O≤0.2%,其余成分为Ti;且上述各成分需满足:Mo当量[Mo]eq=(Mo的质量分数+0.67×V的质量分数+2.9×Fe的质量分数)×100=12.3~12.7,且V、F的质量分数比为3.5~4.1,Mo、Fe、V的总质量分数不大于12%;所述钛合金的抗拉强度不低于1200MPa,延伸率不低于10%,断裂韧性不低于50MPa·m1/2。
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钛合金材料是由市售的海绵钛、Al、Al-Mo合金和Fe-V合金为原料,利用真空自耗熔炼、凝壳炉熔炼、等离子束熔炼、电子束熔炼、悬浮炉熔炼中的一种或多种熔炼方法熔炼制备得到。
上述的熔炼方法均为常规的熔炼方法。
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料及配比,利用市售的海绵钛、Al、Al-Mo合金和Fe-V合金为原料,压制成自耗电极,经过二次真空自耗电弧炉熔炼,制成Ti-Al-Fe-V-Mo合金铸锭。
一种高强高韧近Beta型钛合金材料的棒材加工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
将所述钛合金材料在950℃~1050℃开坯,变形量达到50%以上,经过多次降温至750℃~820℃镦粗拔长,累积变形量达到80%以上,制成所需规格的棒材;然后按照国标GB/T228.1-2010中R7试样进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按照国标GB4161-2007进行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IC测试。
进行所述多次降温时,每次降温幅度为50℃~100℃。
将所制得的棒材沿长度L方向取国标GB/T228.1-2010中R7(试样标距直径d=5mm)拉伸试样和紧凑拉伸试样(试样厚度B=25mm)。在相变点以下20℃~40℃固溶1小时,550℃时效8小时或者600℃时效2小时,测定合金强度、塑性和韧性。
表1合金成分(重量百分比,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36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