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91564.X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5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胖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P17/02;A61P31/04;A61K33/06;A61K33/28;A61K33/30;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霞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黄水疮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患儿会因痛痒而去搔抓,导致黄水疮自身蔓延或传染,加重症状的发展。黄水疮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童,发病急速,初起为散在的红斑,或豆粒大小的水疱,四周有轻度红晕,疱液黄清,逐渐浑浊成脓,疱壁松薄,容易破裂,破后流出黄水或脓液,淋漓湿烂,毒液脓散而蔓延它处,或传染他人,重者可波及全身,自觉瘙痒。目前西医多用0.05%高锰酸钾液洗,抗菌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易复发。中医多内服清暑汤、五味消毒饮治疗。外用用冰硼散撒于患处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存在治愈慢、治愈低,易复发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疗周期短、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的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蒲公英15-20、苦参10-15、黄连5-10、白蔹10-15、漏芦12-18、黄芩8-14、黄柏10-15、夏枯草5-10、木槿花16-22、金银花8-14、黄瓜藤10-15、龙胆草5-10、槐白皮10-15、甜瓜根10-15、青黛8-14、蚕豆壳6-12、甘草5-10、杨梅叶10-15、大黄6-12、紫花地丁7-13、乌贼骨10-15、荆芥5-10、荔枝草12-18、防风10-15、枯矾5-10、轻粉10-15、炉甘石8-14、香油 适量。
优选地,一种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蒲公英20、苦参15、黄连8、白蔹12、漏芦16、黄芩12、黄柏15、夏枯草8、木槿花18、金银花12、黄瓜藤15、龙胆草10、槐白皮10、甜瓜根12、青黛12、蚕豆壳8、甘草12、杨梅叶15、大黄8、紫花地丁11、乌贼骨12、荆芥8、荔枝草16、防风12、枯矾8、轻粉10、炉甘石12、香油 适量。
制法:将上述初香油的原料药混合均匀,烘干,研成细末,过100-150目筛,然后用香油调成糊状即可。
用法:取适量药糊摊于纱布上,外敷于患处,一日两次,6-8天可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共凑杀菌消炎,消肿止痛、清热燥湿、收敛生肌的功效,促进皮肤细胞快速生长,用于治疗黄水疮疗效显著,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不留疤痕,无任何副作用,无任何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治疗黄水疮的中药糊剂,由以下重量(g)的原料组成:蒲公英20、苦参15、黄连8、白蔹12、漏芦16、黄芩12、黄柏15、夏枯草8、木槿花18、金银花12、黄瓜藤15、龙胆草10、槐白皮10、甜瓜根12、青黛12、蚕豆壳8、甘草12、杨梅叶15、大黄8、紫花地丁11、乌贼骨12、荆芥8、荔枝草16、防风12、枯矾8、轻粉10、炉甘石12、香油 适量。
制法:将上述初香油的原料药混合均匀,烘干,研成细末,过100目筛,然后用香油调成糊状即可。
用法:取适量药糊摊于纱布上,外敷于患处,一日两次,4-6天可愈。
典型病例:
病例1:董某,男,5岁,2011年8月21日就诊。患儿头面部、四肢及腰臀部反复起脓疱,渗流滋水,伴瘙痒、疼痛2个月。曾在外院用抗生素、扑尔敏等药物治疗未愈,而来我处就诊。查体:头面部、肘部、右腰部、臀外侧及双足背散在黄豆、指头大小不等的 脓疱,糜烂,渗流黄脓液体,脓疱周围红晕,按之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数。诊断为:小儿黄水疮;给予本发明药糊外用治疗。连用3天后,皮肤脓疱明显好转,疱周红晕及瘙痒消失,继续用药3天后,脓疱结痂,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2:张某,男,8岁,2010年9月15日就诊。患者面部,手 部及腹部出现多个浅在水疱、脓疱,大如黄豆成片状5天,曾外用 环丙沙星软膏效果不佳。查体:患儿脓疱较密集,皮损色黄周围 有红晕,糜烂面鲜红,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黄水疮。给予本发明药糊外用,用药2天后,脓疱收敛,4天后,皮损处结痂,红肿消失,6天皮损 结,皮疹消退,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例3:孙某,女,3岁。2011年8月16日颜面突发红斑,水疱密集,尚未 破溃,以口周、鼻周为中心,波及1/4颜面,意识清晰,体温高,饮食 欠佳,哭闹易惊。遂来我处治疗,诊断为黄水疮,给予本发明药糊外敷治疗,2天后水疱大部分消失,仅嘴角右侧尚存一小处皮损,体温正常,继续使用2天后,水疱全部消失,痊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中科菲力工程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5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