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育感染黄龙病柑橘种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1323.5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 代理人: | 林友明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育 感染 黄龙 柑橘 种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育感染病害的果树种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保育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质的方法,属农业科学领域。
背景技术
柑桔黄龙病是一种由韧皮部杆菌(Ca.Liberibacter)引起的毁灭性、传染性和检疫性的重大病害,俗称柑桔的“癌症”,分布极其广泛。亚洲、非洲、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主要通过柑桔木虱转移吸食、带病苗木和接穗等材料传播。通常新树感病后1~2年内即死亡,老树感病后3~5年内死亡或丧失结果能力,严重时可造成毁园。如柑橘黄龙病200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首次发现,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已经扩散到全部34个柑橘产生产县,造成高达4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样,在我国广西,根据广西全区各地黄龙病普查的情况看,定植3~4年后,大部分果园的发病率都超过5%,所以广西每年因该病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达8.05~9.62亿元。柑橘黄龙病的猖獗危害和蔓延扩散,对柑橘产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已经成为柑橘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由于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都没有发现抗病资源和抗病基因,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控制木虱传播、砍除带病植株、减少病原菌量、种植无毒种苗等措施以减少或推迟黄龙病的爆发。由于黄龙病病原菌在柑橘体内的潜伏期长、缺乏有效药物防治,一旦发病,最终的结果就是死亡,造成很多地方优良品种或优异的育种材料和种质资源濒临灭绝。
经检索,目前,未见有快速保育因黄龙病的严重危害而濒临灭绝的柑橘优异种质资源或品种方法的相关文献报道。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渴望找到一种能快速、有效地恢复并保育因受黄龙病影响而濒临死亡柑橘种质资源或品种的方法,用于防治柑橘黄龙病和选育柑橘新品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育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质的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恢复并保育因感染黄龙病而濒临灭绝的柑橘种质资源或品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
本发明的保育感染黄龙病的柑橘种质资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砧木的培育与热处理:选择健康砧木母本树,采摘成熟的果实,经播种、幼苗管护,培育砧木幼苗;砧木幼苗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热处理,每天35~45℃处理5~15小时,持续5~10天,保育在防虫温室中;2~8个星期后,经PCR检测,选择没有检测到黄龙病病原菌的砧木幼苗,备用;
(2)接穗的采集和药物处理:采集感染黄龙病但还有生活力的柑橘枝条,每枝带有1~5张叶片,置于药物中处理5~15小时,保持通风、光照,温度控制在20~32℃、相对湿度控制在50~90%;
(3)嫁接、管理和检测:取步骤(2)的接穗,嫁接在步骤(1)的砧木幼苗上,分别在嫁接苗成活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采集样品,进行PCR检测和发病情况调查。
其中步骤(1)所述砧木幼苗热处理为每天45℃处理10个小时,持续5天。
其中步骤(2)所述的药物为抗生素或抗菌剂或生物杀菌剂或抗菌多肽及其组合,使用浓度为10~1000mg/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彻底清除柑橘优良种质或品种感病接穗的黄龙病病原菌。
2、能直观、准确评价感病种质资源的恢复和保育效果。
3、能快速保护和培育柑橘种质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3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钢复合建筑工程模板
- 下一篇:一种北方棚室叶用型甘薯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