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晕动病用中药贴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91050.4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38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冰;任玉梅;朱艳琴;李瑞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70;A61P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王逢伍 |
地址: | 450008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晕动病用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防治晕动病用中药贴。
背景技术
晕动病又称运动病,是机体受不适宜的运动环境( 如乘车、乘船、乘飞机 )的刺激而引发的综合征,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慌 、四肢冰冷、精神萎靡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给患者的出行带来不便与痛苦,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全世界约有1/3的人属于晕动病易发体质。防治晕动病常用西药,如抗组胺药、抗胆碱药、拟交感药、中枢抑制药等,有较好效果,但大都有嗜睡、头晕、口干等明显副作用。相比于西药,中医药以调整机体整体状态、副作用少为显著优势。而较之中药口服剂,中药贴使用起来更为方便,更易为患者接受。因此,新型防晕动病中药贴的研制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防治晕动病用中药贴,可有效解决现有药物副作用大,服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广霍香8-20g、熏衣草3-10g、百合10-30g、合欢皮8-20g、辛夷3-10g、白芷9-20g、郁金8-20g、绿萼梅3-10g、佛手8-20g、高良姜8-20g和石菖蒲5-20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1500-2000ml的水,浸泡1-2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15-30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1500-20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15-30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2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药用胶布上,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保护层,即得。
本发明可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防治晕动病的透皮贴。
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抗晕动病疗效,且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是抗晕动病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广霍香10g、熏衣草10g、百合20g、合欢皮15g、辛夷10g、白芷10g、郁金15g、绿萼梅10g、佛手15g 高良姜15g和石菖蒲15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2000ml的水,浸泡1.5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20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25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2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2×2cm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再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贴于长8cm、宽3cm的胶布中间,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塑料薄膜做保护层,即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胶布与保护层之间,即得。
实施例2
该中药贴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广霍香8g、熏衣草3g、百合10g、合欢皮8g、辛夷3g、白芷9g、郁金8g、绿萼梅3g、佛手8g、高良姜8g和石菖蒲5g制成,其中,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煎煮两次,第一次加入1500ml的水,浸泡1h,煮沸后,再文火煎煮15min,过滤,得第一次滤液,药渣再加入1500ml的水,煮沸后,文火煎煮15min,过滤,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药液,浓缩至500ml,得浓缩的药液,将200g纱布或代制品浸入药液内,浸泡1小时,将纱布或代制品取出,室温下晾干,切制成2×2cm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再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贴于长8cm、宽3cm的胶布中间,在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上覆盖塑料薄膜做保护层,即将药纱布块或代制品块置于胶布与保护层之间,即得。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学院,未经河南中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91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